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甲子前魔君走脱 (第2/2页)
魔王们的稀奇古怪模样。 随同的道众们拦了几下,被洪太尉以上奏天子的名义恐吓,便不敢再继续阻拦。 只得召集人手,解开了封皮,砸开了大锁,然后一拥而入全部进了“伏魔殿”中。 到了“伏魔殿”里头后,又看到一个高约五六尺的石碑,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泥里。 再仔细看那碑碣上,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在场的众人谁也不识。 等众人转过那石碑后面,却只有四个真字大书,明晃晃地凿着“遇洪而开”。 洪太尉心中大喜,暗忖此宝物和本官有缘,难怪这些牛鼻子老道们想要处处阻挠本官。 一声令下,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然后齐力挖掘石龟,再向下挖了三四尺深厚,看到一块方圆丈许的大青石板。 到了这里的时候,龙虎山的真人知道不妥,苦苦相劝,没奈何洪太尉一心挖宝,指挥众人将大青石板抬起。 “伏魔殿”中刹那间冒出滚滚黑气冲天,五指难见,就连火把都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灭。 伴随滚滚黑气而来,还有一声声惊心动魄的雷霆声响,雷声过后,黑气直冲天际,化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而去。 见到这副末日般的异象后,洪太尉暗自心惊,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弥天大祸。 随后胡乱听龙虎山的主持真人提了一嘴,什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总共一百零八魔君的故事,吓得连龙虎山都不敢继续多呆,急急忙忙返回了东京汴梁。 回到京城,才知道张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 如今已是瘟疫尽消,军民安泰。 张天师主持罗天大醮,弥消瘟疫后,便向天子辞朝,乘鹤驾云,自回龙虎山去了。 不说洪太尉向天子和所有人,蓄意隐瞒下了因自己的胡闹,而导致一百零八魔君走脱的事情。 张天师回到龙虎山之后,听主持真人说起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逃脱的消息。 他道行高深,虽然有些不以为然,还是向天下各处道教门派,传送了详情,让诸门派对此事多加注意。 然而将近一个甲子时间过去,天下间亦没有听说过,有什么魔君闹事的事情。 就连公孙胜这样的道门真传弟子,也只是在被师父赶下山之前,才听说了此事。 一甲子时间过去,当年经历过洪太尉放走魔君事件的当事人,早就已经全部离世。 再加上洪太尉担心,因为此事而招致天子的惩罚,所以蓄意隐瞒了此事,事情的真相便渐渐被淹没。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门中老一辈前辈的退隐,新一代的道门真传都没有几个人知晓。 当年曾经发生有过如此惊险的事件。 和普通道门弟子不同,公孙胜因为师尊罗真人的吩咐,知道这件事和他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才会紧紧放在心里。 **************** 听完公孙胜的讲述,晁盖久久无法言语。 他怔怔的望着公孙胜,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手指自己的鼻子反问道,“一清道长,你自己心里觉得,晁某是否会相信,你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 晁盖的质疑,并没有让引起公孙胜的丝毫动怒,反而淡淡道,“信与不信,全在天王哥哥自己一念之间。” 见公孙胜的神色如此平淡,晁盖暗自思量,终饶有兴致道,“如果一清道长的故事是真的?” “那么能否请道长告诉晁某,晁某是这一百零八魔君中,哪一位魔君的转世?” 公孙胜一愣。 他也是听师尊罗真人说起过一嘴,然后四处打听后,才总结出来,当年洪太尉放走“一百零八魔君”的真相。 但是更多的具体内容,比如说,这一百零八魔君,具体的名号究竟有那些,也和其他人同样一头雾水。 更不要说什么,某一位魔君的真实转世身份? 否则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也就无需在山东境内转来转去,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直到听人说起晁盖的事情,这才灵机一动,循着冥冥中的指引,前来晁盖的庄子。 然后发现了最关键的一处线索。 晁盖望着苦苦思索的公孙胜,忍不住暗自松了一口气。 总算还好,这一清道人,并没有开口就让自己起兵造反,推翻赵家的统治。 虽然他所说的,发生在一甲子前,洪太尉放走魔君的故事,既惊险刺激,同样十分生动具体。 但那和我晁盖有什么关系? 我好好地做我的东溪村保正,晁家庄庄主便可…… 和尚道士们的神神叨叨,怪力乱神的事情,我一介凡人,肯定是惹不起的。 但是我躲还躲不起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