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三章 是为谋万世!!!(求订阅) (第2/2页)
围,避免出现周代时的割据,也能减弱将领对军队的影响力。” 嬴政面无表情。 只是神色冷清的扫了秦落衡一眼镜。 漠然道:“那代价呢?” 秦落衡深吸口气。 沉声道:“轮替一次,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大秦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强行轮替,只会加重民众负担,甚至会激起地方极大反抗。” “因而......” “儿臣不建议继续伤民。” 说到这。 秦落衡话语一顿。 随后才低垂着头,咬牙道:“儿臣知道,父皇一直关注北方,也很在意长城的修建,因为若是有长城屏障,大秦就能有充裕时间去调整内政,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内患。” “只是儿臣认为长城不必cao之过急。” “儿臣想把修筑长城的资源耗费,用在士卒的轮替上,儿臣知道,父皇很难接受这个建议,但儿臣却是斗胆要继续讲。” “还请父皇宽恕。” 秦落衡伏地道:“上次大战匈奴溃败,短时难以集聚力量,眼下北方虽依旧有小股胡人在流窜,但其实难以危及到腹地,北地现在人口稀少,大河以北之地无论是耕地还是放牧都没有恢复。” “长城的确利于大秦后世,但未必要急于一时。” “而且......” “儿臣坚定认为胡人大势已去。” “上次大战,秦军只是追亡逐北,并没有做到赶尽杀绝,但下一次,若是匈奴敢犯,儿臣认为,秦军可长驱直入,封狼居胥。” “狼居胥山,胡人可往,我亦可往!” 说完。 秦落衡重重的一叩首。 沉声道: “儿臣知道,这番话是有些狂妄。” “但的确是儿臣真实想法。” “这次匈奴是南下,而秦军是北上,前期匈奴攻,大秦处于守势,期间两军一直处于僵持,大秦最终能胜,其实是军事上的胜利,非是硬实力的胜利,但儿臣敢向父皇保证,不消数年,大秦跟匈奴就将彻底攻守易型。” “儿臣敢有此狂言,自是有儿臣的底气。” “父皇知晓,尚书司近来一直在朝歌做着各种尝试,甚至已近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其实是儿臣有意为之,为的便是用***的方式,倒逼出农家、墨家的潜力,进而实现各方面技术上的进步。” “战国数百年,各国疲于备战,抽调了大量精壮,而底层民众为维持生计,其实在很多方向,都做出了rou眼可见的突破,只是这些突破并未经过整合,也并未得到合理使用,因而天下技术一直处于缓慢迭代之中。” “这种迭代若没有人为干扰,恐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有质的突破,等再将这些突破付出实践,恐不知是几百年后了。” “儿臣要做的,便是‘揠苗助长’!” “靠着朝廷的武力、暴力、刑罚,强制让农家墨家去加速进度,据朝歌传回来的消息,在这几个月里,农家、墨家弟子死伤已近百人,但效果同样斐然,不仅农耕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工具类也有较大突破。” “等这些突破真的确定下来,只需数年时间,大秦的生产力就将会得到大幅提升,而随着工具的改良,各种事情的处理解决也会获得极大便利,此对后续修建长城也大有裨益,甚至因轮替士卒耽搁的时间,后续都能找补回来。” “儿臣之所以敢做出这个决定。” “就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大秦的定力。” “大秦眼下只需再安稳两至三年,等到一切时机成熟,大秦的实力将会得到巨幅提升,也将会不费吹灰之力,笼络到天下民心,到时无论是土地兼并,亦或者六国余孽,亦或胡人再次南下,大秦都能从容对待。” “到那时......” “大秦已铸成万世之基!” “儿臣知道这番话十分的张狂,但这的确都是儿臣的肺腑之言,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敢请父皇相信儿臣一次。” “父皇若是不信。” “儿臣只能恳请父皇再等三个月。” “等到半年之期到,儿臣会向父皇展示,儿臣所说的一切都句句属实,没有丝毫的弄虚作假。” “请父皇明鉴!” 秦落衡额头紧紧贴在地上。 浑身已是青筋暴起,脸色更是激动的涨红。 殿内死寂。 没有任何声音传出。 嬴政高坐其上,漠然的望着秦落衡,久久没有给出回应。 秦落衡只感觉口干舌燥,他知道自己这番话,不一定为会始皇认可,但这些的确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秦落衡却感觉无比的煎熬。 他仿佛肩上担着层峦高山,压得有些喘不过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