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戛纳荣耀之行 (第2/3页)
后就是侯小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与蔡民亮的《你那边几点》。” 三爷皱眉问道:“侯小贤我倒是听过,湾湾导演,蔡民亮这人我怎么没听过。” 发行部部长解释道:“这两人都是湾湾人,港台参加欧洲三大奖的比较多,入围的也比较多。” 余道补充道:“确实是这样,2月份我参加柏林那次也是,除了我跟王晓帅都是港台导演。” 三爷笑道:“看来我们得注意这些,不然可就被人把帽子摘了去。” 余道笑道:“以后咱们肯定是主力军。” 三爷笑道:“希望如此,不过我们的北影节也得尽快搞起来才行,十亿美元纳税也得不少。” 聊了一会那边喊道余道剧组,余道带着曾离一起入场,两人缓缓入场。 等拍完照便到了记者提问环节,不过大多数记者并不认识余道。 电影频道记者站出来问道:“余导,您的《活埋》已经拿到了金熊奖、柏林影帝,您对金棕榈有没有把握?” 余道给这个记者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然后说道:“这就得看评委们怎么看了,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张张见识,见一下戛纳的流程。” 问完之后便有港台记者问道:“余道,不知您是不是没有把握拿金棕榈才这么说?毕竟华国也只有陈诗人一个拿到了金棕榈, 另外我看到大陆没有多少参才选手,是不是因为大陆导演不如我们港台导演?” 余道听到后没有显得很生气,微微笑道:“首先我纠正一点,是湾湾省与香江特别行政区,你们也是属于华国的,至于内地导演没有港台地区导演有实力, 这就是无稽之谈,港台有23岁拿金熊奖的吗?有拿过金棕榈的吗?至于对金棕榈的拿奖把握,那就得看评委怎么看了, 不过我相信戛纳评委眼睛是雪亮的,不像某些省的评委。” 几位港台记者灰熘熘地离开了,电影频道记者把这一幕完完整整地拍了下来。 开幕式上放映的电影是《儿子的房间》这个本地电影。 接下来几天余道就带着曾离一起参观各类影片,余道还看到《穆赫兰道》这部电影。 当天晚上余道收到了《活埋》的展映时间,就在5.15。 5.15当天,余道一行人早早来到展映厅,坐下没多一会姜闻就来了。 朝几人笑道:“学弟,你这次可了不得,我听说你这次拿金棕榈的概率还是挺大的,三爷您来这是来踩点了?” 三爷无奈笑道:“呢跟余道还真是同门师兄弟,他当时也这么说的,不过这几天我们确实学到不少,还多亏了余主任公司的发行了。” 姜闻笑道:“看来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聊了一会几位华国参展选手一起来了,朝几人简单打了个招呼就找了个座位坐下。 曾离小声地问道:“舒旗不是拍拍那种片子出身的吗?这次是?” 余道笑道:“人总是会进步的,人家现在是正经演员了。” 没过多久电影正式开始播放。 现场观众也对这部拿到金熊奖的电影充满好奇,想知道华国人到底拍出怎样一部电影能拿金熊奖?不知道是不是又是拍的那些华国落后封建的故事? 随着电影开始,观众就看到一个被捆绑在棺材里面的男人,大家好奇心不由起来,想知道是因为什么才被活埋在棺材中。 影片人则记到:电影悬疑开头,高明的故事开头。 当男主角挣开绳子,观众不由松了一口气,毕竟放开手脚才能自救不是? 当男主角分析出自己只有几个小时的存活时间,观众不由紧张起来,想知道最后有没有得救? 影评人再次记到:层层递进的悬疑,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同时带出故事的主线剧情。 当主角打通一个电话被婉拒,一次又一次,观众也有些绝望,他们清楚那种场合下精神一定会崩溃的,主角也如他们所想一般,绝望的大喊大叫。 随后又重新振作起来,再次拨打电话,观众也从一次又一次的电话中了解到了完整故事,同时也感受到了世界的冷漠。 当看到丑国组织华国救援队救援主角,不由破口大骂。 影评人写道:同理心,引起观众的同感。 当最后主角经过不解、激动、希望、绝望、奢望、祈求、死心、坦然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心平气和躺在棺材中等死,他们仿佛理解了主角的心境变化。 电影结束之后观众们起身,三三两两抱了抱身边人,神泪俱下地说道:“谢谢你的陪伴。” 影片人写道:开放式结局,俗而不俗。 随后,电影宫最大卢米埃尔大剧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余道曾离几人登台致谢,好几分钟掌声还没停下。 有观众大声问道:“导演,我想知道故事最后男主得救了没有?” 余道笑道:“不是有一句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来特嘛,这个就需要你们自己去想了。” 过了一会,掌声散去,观众才慢慢退场。 这时发行部部长笑道:“余主任、韩董、曾总、姜导,咱们出去接受采访吧。” 三爷笑道:“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姜闻笑道:“我还有事,就先离开了。”说完便潇洒离去 出了卢米埃尔大剧院,余道就看到红毯采访区密密麻麻的记者围成一团。 法兰西记者用法语问道:“不知道余导是怎么构思出这部电影的?” 余道用纯正的法语回道:“我们华国有一些僵尸电影,我就在想如果活人被困在棺材中会怎么样?然后经过一些艺术加工就有了这部电影。” 德意志记者用德语问道:“余导拿过金熊奖、柏林影帝,这次有把握拿到金棕榈、戛纳影帝吗?” 余道用德语回道:“这就得看评委怎么看了,你我说了都不算。” 丑国记者问道:“余导,不知道你为什么要那么描写丑国?是因为导演仇恨丑国吗?” 余道笑道:“自然是没有的,我这也是借鉴了好来坞导演拍电影的习惯,他们不也是那么做的吗?难道他们也仇恨自己的国家?” 英吉利记者问道:“余导,请问你为什么会掌握这么多门语言?” 余道笑道:“因为我喜欢电影,各国电影都看,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华语版的,所以我就自学这些语言了,学起来也不算很难。” 丹麦记者问曾离:“美丽的女士,请问剧中的女主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有真正想过帮助男主吗?” 记者用的是英语,曾离自然接得住,毕竟曾总深造过。 曾离露出标准的笑容说道:“这就看你怎么看了?我的看法只是我的,导演的也只是导演的,但是当影视作片拍出来之后他就不只属于创作者的独属了,它应该属于所有观众。” 曾离这番话说完大家都鼓起了掌,实在是他们这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 央视记者问曾离:“曾女士你好,请问你们这部剧拍摄时一共多少人?你是女主吗?” 曾离笑道:“这部电影只有余道一个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