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章 到了直沽 (第1/2页)
一路上,朱高煦对海外充满遐想,追问着秦锋事关于海外的一些形形色色的问题。 前世的时候,秦锋曾对大明时期海外国家做过一些研究,对朱高煦的问题也能回答个八九不离十。 在秦锋回答的蛊惑之下,朱高煦恨不得马上就要出海了。 直到到了直沽,朱高煦才终意犹未尽的下了船。 因秦锋和朱高煦此行是受朝廷委派,在他们还未出发时便有旨意抢先一步先行发到了直沽,河南,河北,北平,山东五地。 朱高煦是总兵官,节制这五地的军事。 秦锋是钦差,督查五地的军务。 两人也算是控制五地军政大事的实权人物了,因而在码头上五地的军政两方的实权人物早就到了。 秦锋和朱高煦一下船,呼啦啦的便围了一圈人过来打招呼。 朱高煦除了总兵官外,还有王爷的身份在,这些实权人物见个礼也是理所应当的,秦锋就不同了,他这钦差不过才七品,只不过暂时负责监察五地的政务,实在没什么资格让这些封疆大吏冲着他行礼。 能热情与他打声招呼,那也不错了。 在码头上相互认识之后,有北平行部尚书郭资出言,道:“下官几个在直沽设了宴,还望汉王殿下,秦钦差能够赏光。” 行部设于北平行都,都管北平,相当于把六部集于在了一人之手,之前北平原有布政使和按察指挥使也一并集于一人之手。 最主要的是,任行部尚书的郭资早在朱棣靖难之时就曾与朱高炽一道留守北平,负责筹集粮草,主管军饷,也算是靖难的元老级人物。 如此情况下,郭资自是五地军政官员中最具代表性的领头人物了。 对郭资的相邀,秦锋代朱高煦应承了下来,道:“那就多谢各位的款待了。” 设宴款待是官场迎接钦差的必走流程,若是不想吃人家最短,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提早下船,让相迎之人扑个空。 现在他们在直沽下船,又拒绝这些官员的相邀。 不给人家面子,往后在用人家的时候难免会被穿小鞋。 而且他们此来是为了马匪,可不是为了调查这些官员。 一顿饭,没什么不能吃的。 更何况,朱棣能把郭资派遣到北平,负责全权掌管北平政务外,还负责协助姚广孝凑建北平,那说明对郭资是绝对信任的。 这样的人能出面相邀他们赴宴,那就更没什么不能答应的了。 很快,秦锋和姚广孝跟着这群官员去了直沽城中的一家酒楼。 这家酒楼肯定是不能与应天府的相比,不过也不算小了,一进门便仅以rou眼可见就有十几张桌子。 只是俱都空空荡荡的,除了迎接掌柜的带着伙计迎接外再不见一人。 上了二楼,沿着栏杆摆着几张开阔式的桌子外,剩下就是私密的包间了。 在二楼,同样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吃饭的人。 直沽是没有应天府繁荣,但好歹也有码头,每天络绎不绝的商船停靠,这么大一个酒楼怎么着都不会没一个人来吃饭的。 正当秦锋心有疑虑之际,郭资介绍道:“直沽知府马文彬在接了京中的旨意后,便连包了直沽最大酒楼三日,只为迎接汉王殿下和秦钦差,今日是第二日。” 连包三日,这手笔倒是够大。 如此热情款待,秦锋自得先道了谢。 毕竟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先剿灭了那些夺了他货的马匪,至于其他的问题留在将来处置也不迟。 “给马知府添麻烦了,往后剿匪之事还得靠马知府鼎力相助。” 之后,又冲着其他几地军政大员,道:“当然,剿匪方面的事情也离不开各位齐心协力帮忙,各位尽管放心,此次剿匪事成之后,秦某会如实禀明陛下的。” 这些人大部分都属建文旧臣,急需做出些功绩让朱棣瞧瞧。 有秦锋这句话,至少能让他们多上些心。 秦锋出言,气势儒雅的马文彬以及一众五地的军政大员纷纷表态,要尽最大力量荡平匪寇。 这话只是听听也就是了,完全采信那就输了。 劫飞腾实业的那伙马匪再怎么猖獗那都是匪,官军若能倾尽剿灭,就不会让那群马匪猖獗这么久了。 之后,秦锋和朱高煦在马文彬邀请下落座。 刚刚落座,特别丰盛的饭菜便悉数摆上。 沿海地方,海鲜肯定要多一些。 因直沽属北方的缘故,这些海鲜的烹饪更偏北方菜系一些。 饭菜上桌,马文彬随之出言道:“殿下,秦钦差,下官不知二位喜好,二位再有什么喜欢的菜可再吩咐后厨去做。” 朱高煦自小在北平长大,已习惯吃北方的这些菜系了。 秦锋前世就是北方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