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章 壮大的学生 (第1/2页)
之后的几天,秦锋又去看了科学一门的门生以及门下的实验室。 这些门生大多都是外门弟子,并没资格授秦锋的直接教诲,只允许学科学一门的一些书籍,听一下曾棨等人组织的授课。 表现优异者,考虑安排进入实验室。 至于直接拜师秦锋,那是不可能的了。 听了曾棨几人的课,那就算是他们的学生,哪有直接跳过他们,拜师秦锋,再和曾棨平起平坐的。 不过,虽说是外门弟子,要求一点都不低。 除却没有对科学一门天赋的要求,其他的和直接拜师秦锋差不了多少。 因而,别看是外门弟子,但他们的品行基本不差的。 在秦锋被东厂羁押着这段时间,这些外门弟子倒也并没有人在这个档口脱离科学一门,和秦锋断绝关系的。 他们进了科学一门,除了不收学费外,还会为他们提供一顿午餐。 简单学会科学中的算数一门,到外面完全能当个账房先生了。 拿了笔杆子,挣得就要比一般的苦力要多不少了。 若是去店里当学徒学这些东西,先不说任由打骂,就是出师之后几年赚的钱都得上交师父。 哪像拜入一门,只要出师那赚钱就是自己的。 不管怎么说,他们对秦锋还是很感谢的。 凭着这份感谢,他们都不应该在秦锋落难的时候远离的。 外门的这些弟子拜师之后,是分基础,中等,高级三班的。 基础班那当然就只教授一些简单的,这些人学成之后除知道一些自然现象并不属于神鬼玄学外,也只能简单算个账,将来靠当个账房先生养活自己。 在这个班的,大多字都识不了几个。 平日的时候,要靠中等,高级两班的学生轮流教他们认字。 毕竟要想当个账房先生,还得记账,不认字那肯定是不行的。 为了能让他们尽快认了字,秦锋还专门为他们写了拼音。 不可否认,有拼音相辅助,认字的确是能快一些。 在这个班的学生,能把字认明白了,之后算个账,当个账房先生是他们最大的出路了。 他们起步晚,想凭这些跳到中等班都费劲,考个科举更是不可能。 因而,对于这个班,更加宽松。 说起来,也就相当于是个学堂了。 只要人品过关,年纪大小都收。 年纪小的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都有,凡进这种草台班子的,大多都是家境贫寒者。 凡有些能力的,那都送进正轨私塾,走科举了。 即便是十二三岁还拿童生的,那都能写出文章了,根本不需要再到他这里,从识字开始学起的。 另外还有一些三四十岁的,这些人大多都已成家立业。 因基于上进,想要学些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 考虑到这些人需养家糊口,白天没工夫上课,秦锋还安排了夜学。 每天吃了晚饭之后开始授课,一直到晚上子时。 不累的人多留一会,累的人可早些回去。 对于他们来讲,实用性最为重要。 因而,教授他们的课程略有不同。 大多课程都是教授他们所干的营生之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让他们在以后干活的时候,更轻便更容易的把活儿干到最好。 而且实践出真知,他们能把科学一门容易贯通,是极有可能搞出个大发明的。 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只要他们真能搞出个大发明,不说他们自己了,就是子孙三代啊都不愁吃喝了。 当然,这些东西学多了也会枯燥。 学的时间久了,也会抽时间给他们讲些时政大事,古往今来的名人典故,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能够独立思考,那才不会人云亦云,被别人轻易蒙骗。 至于中等班,那就都是识字的了。 这些人考中最多的不过是秀才而已,剩下的连童生都不是。 屡试不第,让这些人多了不少烦躁。 但大多数人还不死心,认为不中只是时运不济,还是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 一部分人挖空心思进入科学一门,只不过是因为科学一门有七进士的噱头,他们想要从中沾光,也想跟着学些能够高中的技巧。 人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知好与坏。 现在告诉他们精进了科学一门,成就不见得会比混仕途差,可没人相信。 既然想试,秦锋当然不会横加阻拦。 所以,对于中等班的课程的,大多是八股的应试技巧。 八股文章本就是围绕四书五经开展的,而朱熹的注解又把能写的范围又缩小了一圈。 只要领悟朱熹的学说,了解考官的心态,写出名列前茅的文章并不难的。 曾棨他们几个是都是一二甲的进士,但他们肯定是没时间教这些的。 对于中等班的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