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八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 (第2/2页)
,那皱巴巴的脸蛋并不rou都都,抚摸起来手感也并不好。 但是关羽却显得很是开心,他就像是在抚摸一件瑰宝一般,珍惜无比。 现在糜旸儿子正在熟睡中,所以他并不知道他现在正在被威震华夏的一位盖世英雄,抱在怀中细细疼爱着。 看着糜旸儿子因为呼吸不断跳动的小睫毛,关羽抬起头对着刘备笑着说道: “坦之成婚已然数年,然却一直未有子嗣,我还以为这辈子难以抱上孙儿。 没想到就在今日,老天满足了我这个愿望。” “苍天待我不薄。” 关羽的喜悦也让刘备的心情好了不少。 在说完这句话后,关羽又看向糜旸问道:“你的孩儿,还未取名吧。” 见关羽问起他这件事,一向机智的糜旸哪里又不知道关羽的意思,他马上对着关羽一拜道: “还请妇翁赐名。” 能由关羽亲自赐名,是这个孩子的福气与荣耀,正如当年刘备亲自为糜旸赐名一般。 听到糜旸这么说之后,关羽脸上的喜色更甚。 糜旸这个做父亲的没有提前想好名字,他这个当外公的可是想了好久了。 于是乎关羽马上说道:“我年少时见世间崩乱,常有澄清寰宇之心。” “澄者,净也。 若这孩子将来有大出息,或可继承我的志向。 若这孩子只是中人之资,那么澄亦有修养自身的寓意。” “依我之见,不如为这孩子取名“澄”。” 糜澄? 当世名字的好坏,一是看是谁取的,二是看寓意是否够好。 而现今关羽为他儿子取得这个名字,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极好的,这样的名字糜旸当然不会拒绝。 在默默念了两遍关羽所赐的名字后,糜旸再次对着关羽一拜道:“多谢妇翁赐名。” 见糜旸认同了他的赐名,关羽不禁笑出了声。 他用喜爱的目光打量着怀中熟睡的小糜澄,心中默默说道:“将来一定要向你父亲一般,成为大汉的顶梁柱。” 在将自身对小糜澄的期望连续在心中默念几遍后,关羽方才依依不舍的将怀中的小糜澄交到侍卫手中,让他转交给一旁的糜旸。 而当小糜澄离开关羽的怀中后,刘备见汤药都快凉了,于是他立马又端起汤药送到关羽的嘴边。 可关羽却依然不想喝下,这苦的要死的汤药。 见关羽又再次拒绝喝药,刘备的脸色再次严肃起来。 他对着关羽问道:“难道云长不想和我一起回成都吗?” 刘备的脸色虽然严肃,但是他的语气依旧温和。 听到刘备如此说之后,关羽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想。” 只是关羽在回答出这个字后,他看着同样头上有着斑驳白发的刘备,他眼神中流露出澹澹的悲伤之色,缓缓说道: “可是我回不去了。” 当关羽的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落到房内众人的耳中时,张飞的脸上瞬间流露出巨大的悲切之色。 而糜旸在脸上流露悲切之色的同时,他却缓缓低下了头。 方才是他一直在与众医官商讨关羽的病情,所以在场众人中他对关羽病情了解的最清楚。 从刚才众医官的讨论中可知,关羽的这句话就是他现在身体状况的真实写照。 现在在房中的众医官,大多数都是之前刘备从成都中急召来的宫廷御医,他们的医术在天下间已然是翘楚。 他们不约而同得出的结论,可信度是很大的。 只是相比于糜旸与张飞二人,刘备反应则显得十分大。 “胡言乱语!胡言乱语!” “你不要多想,有兄长在一日,是不会让那种事发生的。” 刘备在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他脸上浮现出极大的抗拒之色。 可是刘备激烈的反应,并不能改变什么。 目前在这个房屋内,关羽的贴身医官樊阿也是在的,而樊阿的医术并不低于那些从成都来的宫廷御医。 甚至因为樊阿一直在料理着关羽的病体,所以可以说他对关羽病情的了解,还在所有人之上。 关羽是知道这点的。 于是关羽在看到刘备激烈的反应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樊阿,然后对着他问道:“我究竟还能活几日?” 虽然是在问出自己的生死之事,但关羽的语气很是澹然,一点都没有着担忧与畏惧。 在关羽的询问之下,房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注视在樊阿的身上。 而尽管樊阿是当世名医,但再有名气的医者,又岂能不对那些大人物的威严凝视感到畏惧。 特别是刘备的目光还十分不友善。 所以在众人威严的目光注视下,樊阿吓得直接跪倒在地。 只是纵使他再如何畏惧,他却始终不敢说出他心中的那个论断。 他只是对着刘备与关羽不断的叩头,脸上满布着惊慌之色。 在看到樊阿的这个反应后,刘备又将带着冷意的目光朝着其他的医者注视而去,让其他的御医给他一个推断。 而那些御医在看到刘备充满冷意的目光后,他们亦纷纷如樊阿一般吓得跪倒在地,叩首不停。 世人皆知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若是由他们口中说出对关羽病情不好的推断,即使刘备一向以仁义着称,也难以保证他不会拿他们泄愤呀。 只是虽然没有一位医者敢回答关羽的疑问,但这些医者如此剧烈的反应,却也是在宣告着一种答桉。 在场的刘备等人都是机智之人,这时又岂会不知道这种答桉是什么呢? 但这种答桉是刘备绝对无法接受的。 刘备用极快的速度起身,来到多位跪地的御医的身前。 他尽量克制着内心中的悲愤,他极力想保持着往日的温润,他对着在他身前不断叩首的众御医言道: “你们都是当世名医,只要你们谁能为大将军调养好身体,朕便对那人赏赐万金,封万户侯。” “并且侯位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当世的医者地位一向卑贱。 所以刘备允诺出的重赏,对当世的任何医者来说都是极为丰厚的。 况且以刘备在天下间的信义,他所做出的许诺含金量是十分高的。 只是再丰厚的奖赏,也得有那个能力去索取。 在刘备开出的可以令任何人疯狂的奖赏之下,却始终没有一位医者胆敢出来应下这个任务。 人力终有尽时,哪怕是身为当世名医的他们,哪怕是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