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三章 关羽虽死 糜旸尚在  (第2/2页)
 换源app】    看着刘放手中那以红羽相覆的情报,曹丕脸上的喜色愈发浓厚。    早在之前,就有许多关于关羽病亡的消息在宛城内外流传。    只是那时那种种消息尚未经过证实。    再加上曹丕被汉军骗的都有心理阴影了,所以对于那些消息曹丕是不信的。    不仅曹丕不信,很多曹魏大臣都是不信。    可就在曹丕以为关羽病亡是个假消息时,在他即将离开宛城的这一日,他竟然得到了关羽病亡的确认消息。    这样的消息怎么能不让曹丕感到惊喜。    刘放的为人曹丕是知道的,这样的消息若没有准确无误的证据作为支持,刘放是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读出来的。    而更让曹丕感到惊喜的还在后面,只见刘放在递上手中的情报后,他紧接着说道:    “刘备弃糜旸而不用,转而委任张飞为荆州都督。”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曹丕及他周围的一众大臣,脸上的喜色更甚,他们的心中更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在襄樊会战发生前,魏国朝野上下对刘备势力的评价,通常是这样的。    “刘贼小国之主也,名将唯羽及旸,并非大魏对手。”    这样的评价是基于曹魏朝野上下对自身国力的自信,亦是出于一种对客观事实的判断。    诚然在此时张飞、赵云等大将尚在,张飞与赵云以往也立下不少战功。    但是他们却没有关羽水淹七军逼降于禁,糜旸火烧汉水围杀曹仁的光辉战绩。    所以他们在曹魏朝野当中的威慑力自然不高。    哪怕襄樊会战发生后,魏国君臣上下对刘备麾下名将的判断,其实也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特别是相比于糜旸,连取得两次襄樊大战胜利的关羽更像一座巍峨大山般,压得一众曹魏君臣上下几乎要透不过气来。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及魏国大臣知道关羽病亡的消息,怎么能不感到惊喜。    正如当年当曹cao病逝的消息传遍天下后,天下间齐齐松了一口气一般。    而在关羽死后,糜旸竟然没有成为下一任荆州都督,这更是让曹丕等一众魏臣感到如释重负。    特别是对于负责都督荆州军事的司马懿来说,更是如此。    在今日为曹丕送行时,几乎目前在宛城内外的所有大臣都来了,唯有左将军张郃领着上万精骑在外。    张郃防备的,不就是如今正在新野的糜旸吗?    当得知这两个大好消息后,曹丕满脸激动的对着一旁的诸位大臣言道:    “糜贼不居荆州,宛洛自此无忧矣。”    在曹丕看来,关羽之死虽然不是人意能够扭转的。    但是在关羽死后,刘备却不让糜旸继承关羽的权力,这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亦让他对荆州的局势变得乐观起来。    曹丕的话让他身边的一众大臣纷纷点头,他们的脸上也浮现了赞同的神色。    只是曹丕却没有注意到,在群臣与他尽皆欢喜的时候,刘放的脸色却一直紧绷着。    不过曹丕虽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他的动作却一点也不慢。    他伸手从刘放的手中取过情报,自他称帝以来,他还是第一次怀抱着喜悦的心情想看一封情报。    曹丕都想好了,等他看完这封情报中的内容后,他就要立即将情报中的内容公告天下,好提振一下己方的军心士气。    当曹丕修长的手指划过布帛的边缘,将手中的这封布帛的内容完全展现在他眼中后,一开始时,曹丕的脸上还是很欣喜的。    只是当曹丕的目光在手中的布帛上一路流转,看到了那篇《哀大将军羽文》后,他的目光却突然凝紧。    这篇悼文的标题让曹丕有很大的好奇之心,敌哀那他当然要喜。    但是很明显这篇悼文中的内容,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之外。    随着曹丕不断看着悼文中的内容,曹丕脸上的欣喜之色渐渐消散。    取代他脸上欣喜之色的,是一片阴沉之色。    而在那阴沉的脸色之下,曹丕的眼神亦变得渐渐冰冷。    他感觉到有一种往日中刻意被他压制的悲愤,在这篇悼文的内容的牵引下,又在他的心中开始死灰复燃。    曹丕身为当世有名的大才子,丰富的知识储备量让他能够极快看完这篇悼文中的内容。    他亦能第一反应知道,这篇悼文中所作的比喻指的是什么。    但正因为如此,曹丕脸上的阴沉之色才越来越浓。    当看完这篇悼文中的内容之后,曹丕气的将手中的布帛用力合上。    他的这个举动似乎在掩饰,他看过这篇悼文的事实一般。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不是自欺欺人就可以改变的。    大才子的记忆力与想象力让悼文中的内容,犹如一幕幕两场大战的实景一般在他眼前不断浮现。    看到魏军那么憋屈惨烈的画面,曹丕心中的悲愤越来越盛。    这是在悼关羽,还是在悼我大魏七万大军?    曹丕气的紧咬牙关,他伸出握得发白的手指指向刘放,语气中带着森寒的冷意问刘放道:    “你可知此篇悼文,是何人所写?”    在情报中并未说明悼文是谁所写。    但是刘放身为被曹氏两代君主所倚重的文学大家,又是目前曹魏情报的汇总者。    他是有可能从文风的比较中,猜出这篇悼文的作者是谁的。    果不其然在曹丕询问刘放之后,哪怕刘放已经发现曹丕这时的情绪不好,但他亦只能硬着头皮回答曹丕道:    “据臣推测,这篇悼文可能是出自糜旸的手笔。”    刘放可不是毫无理由的推测,糜旸作为曹魏的生死大敌,以往他所书写的战报早已被刘放仔细研究过。    正因为如此,所以刘放才从这篇悼文中,感受到糜旸的类似文风。    以事实为基础,辅以壮烈之文笔。    当曹丕听到悼文是糜旸所写的之后,他的脸上浮现一种自嘲的笑意。    关羽虽死,糜旸尚在,他又有什么好开心的呢?    要知道夏侯尚、满宠等一众魏国大将,还在糜旸的西城关押着。    而曹仁的死,亦仅仅距今不过一年而已。    这一直是曹魏莫大的耻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