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随军南下 交换日子  (第2/2页)
随官方大部队南下更安全,有效的做法吗?    况且县兵不是正规军,管理一向散漫。    他顺利到达南阳郡境内后,从县兵的队伍中脱身也是一件颇为容易的事。    借着大魏官方的保护一路南下,然后再投向大魏的敌人,这也能稍稍一舒他心中的怨气。    想到此,石苞又很快收拢了脸上的兴奋之情。    他从四下无人的小巷中轻身闪出,然后朝他的居所大步走去。    他要早点收拾行装,据他之前得到的消息,那支县兵队伍这两日就要出发了。    就在第二日在邺城的城外,上百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男男女女,在一众县兵的押运下开始从城内走出集结。    这上百位男男女女,正是当初在当阳一战中被魏军所俘虏的,一众刘军将领族人家属。    其中甚至还有刘备的两位女儿。    曹cao当年没有杀他们,但不代表曹cao会善待他们。    在以往的时日中,他们大部分都被关押在邺城的牢狱之中。    多年来的牢狱生活,让这上百位刘军俘虏无论当初有着怎么样的风采,现在却犹如一位位乞丐一般。    甚至上百位刘军俘虏在从牢狱中被带出后,因为许久未见天日,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一见到阳光的那刻,都觉得有恍如隔世之感。    本来当年被俘虏的一众刘军将领族人不止这些,但是由于生活条件的低下,许多年幼或者年老的族人早已逝去。    能存活至今的,都是正值壮年的人。    而且因为死亡的恐惧,或者说抵抗不住荣华富贵的诱惑,还有很大一部分族人选择主动向魏军投诚。    在或死或叛的情况下,当年总共数百位族人现在仅仅只剩下百余人而已。    而在这种种缘由之下,现今幸存的这百余人,大多是刘军一众元从将校的直系亲属,亦是对他们最忠诚的人。    或许他们的遭遇,在所谓的正史上都懒得提及。    他们更未为刘备的基业立下什么大功过。    但是未曾提及不能代表他们不存在,未立下大功亦不能抹杀他们的忠诚。    上百位刘军俘虏在被押出牢狱后,他们本以为是魏军要对他们下手了。    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他们集结之后,魏军并未对他们举起屠刀。    魏军只是押运着他们一路朝着南方走去。    魏军的这个举动,让这上百位俘虏感到诧异不已。    他们不知道的是,是他们的陛下要接他们回家了。    青书史笔会忘记他们,但他们的陛下不会。    而在一众县兵队伍中的石苞,转身看着身后的雄伟城池渐渐变小。    他的眼中对这座往日中他向往无比的古都,充满了复杂的神色。    在这座城池中,他留下了太多失望,遭受了太多白眼,甚至还暗暗在这座城池中流过泪。    或许这是今日身为卒伍的他,应该得到的待遇。    可是,石苞心中有着太多不甘。    当眼中的雄伟城池在地平线上完全消失不见,石苞收回了依依不舍的眼神。    今日他以卒伍之身离,来日必倚公卿之尊回!    汉章武二年四月,来自邺城的一支战俘队伍已然来到了宛城之外。    当得知这支战俘队伍已经到来后,魏安南将军司马懿马上派出使者联络糜旸。    司马懿早在之前就得到了曹丕的密诏,所以他知道这支战俘队伍到来后,他应该如何做。    同样的是糜旸现在也知道了,刘备为何会让他将夏侯尚等人押来新野。    所以在见到司马懿的使者后,糜旸便通过使者之口,与司马懿商议好了双方互相交接战俘的一切事宜。    在送走使者之后,糜旸的脸上充满着唏嘘之色。    糜旸知道刘备为何会与曹丕做这番交易,那是两个帝王为了自身的江山,而做出的一种等价交换。    以糜旸现在的身份,那种交换还不是他能触及到的领域。    但是在得知即将接回自己的大多族人后,糜旸内心中还是唏嘘不已。    在当年跟随刘备的一众元从臣子中,若论族人数量,东海糜氏必然是最多的。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这是东海糜氏当年在徐州最昌盛时的记载。    而且后来刘备在危难时,糜竺几乎是倾尽全族之力帮助刘备复起。    这就导致在刘备的大军中,糜氏族人的比例一直不低。    正因为如此,想来在这上百人的战俘中,他族人的数量大概率也不会少。    宗族在当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着即将要迎接回与自己或兄或弟的族人,因为心中的血脉牵引,糜旸的心情有些激动。    当然他也可以预见到,一旦他的族人被放回,那么他东海糜氏在益州,就再也不是无根之木咯。    作为一举将东海糜氏带向鼎盛的糜竺兄弟,以往他们之所以无法快速扩张在益州的家族势力,缺的不就是信得过的族人吗?    在乱世中还能带领着家族不断经商的的糜竺,会真的就只是一个老好人吗?    反正糜旸是不信的。    因为司马懿与糜旸都急于完成这次交接,所以糜旸定下双方交接的日子就在第三日。    不过虽然糜旸急于交接,但是他也不会对敌人掉以轻心。    糜旸一直记得,目前张郃领着上万骑军对他虎视眈眈着。    双方互相交接战俘的地点,是在棘阳城外。    棘阳城目前还在司马懿的控制下。    这一点是司马懿对糜旸提的唯一一点要求。    对于这点要求,糜旸倒也没有拒绝的想法。    因为棘阳城虽然处于魏军的控制之下,但它城外有洧水流过。    在洧水的贯通下,有着水军优势的汉军可谓是进退自如。    这样的地形,张郃骑军是没办法发挥太大效用的。    所以将棘阳城外作为两军交换战俘的地点,的确算得上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结果。    而当双方交换战俘的日子到来时,在棘阳城外的洧水河道上,缓缓出现了大量飘扬着绛红色战旗的汉军战船。    艳阳高照,红旗招摇,当这众多的汉军战船出现后,棘阳城内外的魏军如临大敌。    糜旸到了。    12点前还有一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