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 (第1/2页)
糜汉正文卷第三百三十八章见或不见反客为主听到关嫣如此分析,糜旸不禁联想起历史上刘晔对孙权的一番评价。 “......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 陛下赫然发怒,兴兵讨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也,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俘我民子女以为僮隶仆妾。’ 吴民无缘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战加十倍矣。” 这是历史上曹丕在考虑该如何处理与孙权之间的关系时,刘晔对曹丕的进言。 刘晔的这番话是说,别看孙权现在很恭敬,但他这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刘晔料定孙权在天下人面前做出无可指摘的臣服姿态后,肯定会暗中想方设法激怒曹丕,引得曹丕主动攻打他。 一旦等到了那日,孙权便可将黑锅都甩在曹丕的身上,从而达到让江东上下民众与他同心同德的效果。 刘晔的这番判断,可以说将孙权的性格捉摸的十分清楚,而后续的发展,也尽不出刘晔所料。 而将刘晔的那番判断用来具体分析孙权现在的行为,便很好理解孙权的所作所为了。 一方面孙权对刘备表现出十分臣服的姿态,让天下人都无可指摘他的“忠心。” 另一方面孙权不派遣使者向张飞通好,原因就恰恰在于糜旸与他,与江东有着血海深仇。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却还遣使与糜旸通好,这是他“认错”乃至于可以说是“卑微”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是可以得到世人理解并支持的。 而若是糜旸对他的遣使通好行为表示抗拒,或者说如关羽一般辱骂拒绝的话,那么天下人就会觉得糜旸不通情理。 同样孙权可以借助糜旸的这种不通情理行为,营造出一种他无可奈何,并因此感到惶恐不安的舆论效果。 毕竟糜旸目前不是寂寂无名的汉将,他乃是大汉中位高权重的一方都督。 糜旸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着大汉官方的态度。 而只要这种效果在天下人的心间成功营造起,孙权就可以为将来背叛大汉寻找到一个名义上的理由。 就如历史上他背信弃义,转而反叛曹丕一般。 要知道孙权历史上在对曹丕这么干的时候,他名义上亦是魏臣。 历史上镇守荆州的关羽,亦被孙权这种作为所设计过。 及至后世,还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孙权偷袭荆州是无奈之举。 因为关羽太过骄横,数次辱骂吴使,正如吕蒙所说的“关羽强横,不可为盟友”一样,这当然会“逼得”孙权下定决心偷袭荆州了。 表明上极尽卑微之举引得世人同情,实际上心中打的却是要背信弃义的准备,这便是孙权的勾践之奇。 在关嫣的提醒下,结合历史上孙权的种种行为,糜旸终于明白了孙权此举对他的利害关系。 在明白这点后,糜旸用感激的眼神看向关嫣。 要不是有着关嫣的提醒,他可能就一时不慎中了孙权的jianian计了。 孙权这人真擅长给人堆火堆。 同时糜旸心中对她的这个夫人的智慧,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面对糜旸感激赞赏的目光,关嫣只是微微一笑。 她能看出这点并提醒糜旸,倒不是说她的智慧就比糜旸多。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糜旸当局者迷,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关嫣自小在关羽身边长大。 当年孙权第一次遣使拜访荆州,荆州诸臣商讨这件事的时候,关嫣正好陪侍在侧听到了当时一位智者的分析。 那位智者,便是如今的大汉丞相诸葛亮。 孙权的心思再如何诡谲,他瞒不住刘晔,自然也瞒不住诸葛亮。 可惜的是在诸葛亮在的时候,关羽还会好好听从诸葛亮的劝谏。 但等诸葛亮一走之后,性格高傲的关羽哪怕明知孙权的用心,但还是选择我行我素的方式。 现在随着局势的发展孙权又将这番心思用在糜旸身上时,关嫣当然希望糜旸能有种更好的处理方法。 在明白孙权的险恶用心后,糜旸便知道他不能对孙权的使者避而不见了。 因为随着孙权使者的一路北上,想来现在天下间有许多人的目光都注视在他身上。 而他避而不见或者说怒骂来使的行为,或许正中孙权的下怀。 既然不能不见,那么现在糜旸就要思考他该如何见孙权的使者。 正如关嫣所说的那般,糜旸不见孙权的使者对孙权有好处,糜旸若见了孙权的使者,对孙权亦是有好处的。 虽说糜旸现在在大汉中位高权重,但他既非汉帝,又非执政,怎能单独与孙权的使者见面? 孙权名为汉臣,实为一方诸侯也。 由于与江东有着血海深仇,世人也许不会误会他有投向江东的想法。 只是若是他真的在新野城中接见来自江东的使者,甚至应下孙权给他的一系列好处。 那么一部分世人或者说他的政敌,难免会以此为口实来怀疑将来他对江东的立场。 哪怕是糜旸拒绝孙权给他的好处,可谁又真的知道,糜旸私底下有没有接受孙权的什么好处? 目前大汉内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大汉来日或许与江东必有一战。 而若是这场仗开打了,本来无论从各方面来讲,糜旸都会是大汉方面征伐江东的第一主将人选。 想来孙权怕的也正是这点,或者说糜旸来日挂帅出征江东,是江东士民最害怕的一件事。 所以孙权想的是若糜旸真接受他的通好了,那么以他熟知的政治规则来说。 纵算刘备再如何信任糜旸,他也会顾忌到朝野之间的疑虑,从而不会选择让糜旸挂帅出征。 人言可畏。 毕竟糜旸是第一人选不错,但他不是唯一人选。 而只要不是糜旸挂帅出征,那么来日江东若真的反叛大汉了,江东的胜算亦会多上几分。 这便是孙权的通盘用心。 糜旸见与不见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糜旸如何做,对他,对江东都是有利的。 只是糜旸现在虽能看出孙权的通盘用心,但是糜旸倒是一时之间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 糜旸自穿越以来,经历的多是兵争上面的事,对于这种政治上的陷阱,他并未有什么应对的经验。 可能刘备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想着以此事来锻炼糜旸。 因为心中的烦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