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七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 (第1/3页)
糜汉正文卷第三百八十七章满殿皆惊帝王举剑在大殿中正在激烈辩论的时候,糜芳却在一处偏殿中焦急的来回踱步。 在今日一早起来梳洗之后,糜芳本来想马上出发。 尽管他没有糜竺的口才,但他却比糜竺脸皮厚。 糜芳都想好了,要是在大朝会上有人攻击他的儿子,那他就胡乱攀咬,彻底将今日大朝会的这潭水给搅浑。 这也是以糜芳的智慧,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 就是之前糜芳在荆州时都将做生意的重心放在江东,否则的话糜芳不介意来个故技重施。 只是在糜芳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要离府之时,他却收到了糜竺的召唤。 在糜竺的召唤下,糜芳立即就前去拜会他。 拜会糜竺之时,糜芳见糜竺竟然也已经梳洗完毕,穿上朝服。 糜竺的身体糜芳是知道的,所以糜芳情急之下就要询问内中缘故。 不过糜竺并没有给糜芳这个机会,他只是让糜芳先行一步,凭借他的印信押运些东西到皇宫中。 并且糜竺还特地嘱咐,当他派人来时,糜芳就要立即带着这些东西上殿。 尽管随着糜竺的种种吩咐,糜芳心中的疑虑更深。 但是糜竺的吩咐,糜芳还是不敢违抗的。 于是便有了如今偏殿中的这一幕。 糜芳看着偏殿中被他放置在一旁的几个上锁的大箱子,他眼神中的疑惑之色越来越深。 能被糜竺如此看重,视为可以为糜旸翻盘的物件,肯定是关系重大之物。 只是那箱子中装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方面担忧大殿上的情势,一方面内心中又有着许多的疑惑,这让糜芳整个人都显得坐立不安。 就在糜芳心中的不安的情绪越来越深重的时候,一位着急赶来的小黄门冲进了这处偏殿之中。 在这位小黄门冲进来看到糜芳的那一刹那,他口中立马发出一句带着气喘的话语: 】 “太仆,陛下召你入殿。” 当听到这句话后,糜芳整个人瞬间停住了踱步。 他先看了看那位着急赶来的小黄门,又看了眼角落里的那几个箱子,一句更为急躁的话语从他的口中发出: “来人,来人,快将这些箱子抬上殿!” ... 大殿中,两派大臣的辩论依然在激烈的进行着。 庭辨对于任何大臣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想不贻笑大方,激烈的庭辨势必要耗费许多心神。 对于文臣来说,庭辨就是专属于他们的战役。 一言可断人生死,这便是当世庭辨的重要性与凶险。 以糜竺的口才与阅历,他是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庭辨的。 但是在激烈的庭辨之下,他本来就靠药物勉强维持的心神,更是在快速的消耗着。 这让糜竺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起来。 一些细密的冷汗开始在糜竺的额头浮现,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他原本挺立的身形,也在渐渐变得不稳起来。 糜竺这时感觉到很疲惫,他的眼皮正变得越来越沉重。 只是糜竺知道,无论是为了大汉,还是为了糜旸,他现在都不能倒下。 幸亏早在刚才的时候,他就建言刘备派人去召唤糜芳。 想来糜芳也快到了吧。 就在糜竺脑海中的这个想法浮现的不久之后,在大殿之外立马响起了谒者的高昂赞拜声: “太仆糜芳奉诏求见。” 当谒者的高昂赞拜声传入大殿中时,本来还在激辩的大殿内正在慢慢变得沉寂起来。 众人都知道,糜芳是方才糜竺建言刘备召来的。 糜竺在正在庭辩的时候突然有这种请求,本就容易引人遐思。 众人可不会以为,糜竺是想召来糜芳给他自己壮胆。 糜竺突然有这请求,必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由于无法判断出糜竺所准备的后手是什么,所以无论是怀抱着怎样的态度的大臣,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口中的口若悬河。 这时候静观其变,对于在场的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而刘备在听到糜芳到来后,他也用若有所思的目光看向糜竺。 他感觉到今日的糜竺,似乎是要做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只是出于对糜芳的信任,刘备也没有多想。 “准。” 威严的允准声从刘备的御座上传遍整座大殿,在这声允准声之下,糜芳便一路趋行的从殿外进入。 在糜芳趋入的时候,他背后还跟着一些虎贲抬着几个木箱随他一起进入。 这反常的一幕,立即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众人都不知道糜竺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是看着那些上锁的木箱,一众益州大臣内心中就隐隐有着不安浮现。 世人皆知糜氏兄弟豪富,但糜氏兄弟总不可能公然抬着一箱箱金银珠宝来贿赂他们吧。 而糜竺在看到糜芳身后的那几个箱子时,他越来越苍白的脸上浮现一些喜色。 看着那些箱子,糜竺的脑海里回想起了当初糜旸在离开成都前,对他讲述的一件事。 本来讲究凡事留一线的糜竺,觉得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动用到这个秘密的时候。 但是既然人家都图穷匕见了,那他也不是好欺负的。 糜竺示意糜芳让身后的虎贲将箱子就地放下,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用着身体中为数不多的力气看向益州大臣中的中坚人物谯瑜问道: “谯中书方才所言左将军之新政,引起各地的人心浮动。 甚至还引得南中诸异族觉得有机可乘,从而认为不可施行新政,是否?” 听到糜竺这么问,谯瑜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好熟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