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  (第2/2页)
赶忙上前为刘备拍背捋顺气息,在诸葛亮的服侍之下,刘备的气息才渐渐平稳。    看着如子侄般照顾自己的诸葛亮,刘备脸色苍白之余,却还挂着一些欣慰的神情。    只是国事要紧,他接下来要对诸葛亮吩咐一件最重要的事了。    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对着他轻声言道:“朕的身体卿也看到了,再也不复年轻时的健壮。    只是国事为重,今日糜君用性命为朕博来的大好机会,朕不能放过。”    说到这刘备从身前的御桉上拿起一道诏书,他将这道刚刚亲手写就的诏书交到诸葛亮的手中。    然后他流露出慎重的语气说道:“这道诏书乃是朕亲笔所写,诏书中的内容是朕要让太子临朝听政,锻炼处理政事的能力。    而在太子临朝听政期间,朝中的一切政务都交由卿决断,希望卿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听到刘备语带凝重的这番话时,诸葛亮眼中已有泪水浮现。    诸葛亮知道刘备为何会提前赐给他辅政的权力,并非是刘备诏书中所说的那般,他想提前锻炼刘禅的理政能力。    而是刘备察觉到,他的身体可能暂时无法应对接下来那繁杂的政务了。    他需要一段时间好好将养身体。    刘备凝重的语气中还带着些许歉意,似乎他感觉到如此劳累诸葛亮,是一种不对。    在意识到刘备内心中复杂的情绪后,诸葛亮的心中感到十分悲伤。    只是诸葛亮怎么会不理解刘备的无奈呢?    元从老臣或死或在外,元从二代还需要时间成长。    现在整个大汉中是不缺少相应的治政之才,但能让刘备完全信任的又有几人呢?    别忘了,刘巴今日的所为让刘备伤透了心,也为他敲响了一个警钟。    汉室宗亲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朝野上下,刘备能够托付的就只有诸葛亮一人了呀。    迎着刘备有些歉意的目光,诸葛亮暂息悲伤之心。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刘备放心,好好养病。    所以面对着刘备的托付,诸葛亮手握诏书微微退后一步,对着刘备涕泪参拜道:    “臣敢不竭尽心力,死而后已乎!”    自他跟随刘备的那一日开始,他就如同糜竺等人一般,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刘备的大业之上了。    听着诸葛亮在他身前的郑重承诺,刘备的内心安定了一大半。    他这一生经历过许多背叛,但上天卷顾他的是,有着一部分人永远对他至死不渝。    只是刘备还有着一点要对诸葛亮嘱咐。    “待相应罪证整理出来后,卿切记不可手软,该族则族。    今日的一切,并非是糜君一人所造就的大好局面,云长等人若在天有灵的话,也是希望那些宵小罪有应得的。”    在说这番话时,刘备的语气充满着冷厉。    刘备知道关羽、糜竺、孙乾、简雍等人之所以会先他一步离去,乃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中都有着暗伤。    可以说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将自己扶上了这个皇帝的宝座。    既然如此,无论是为了大汉还是他那些同道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刘备都不希望那些罪有应得的益州世家还能存活在这个世上。    在听到刘备的这点嘱咐之后,诸葛亮郑重的点点头。    面对宵小,一向宽容的他,并不缺乏铁血手段。    见刘备已然吩咐完所有事,诸葛亮不想打扰刘备休息,主动对刘备提出告退。    在得到刘备的允准之后,诸葛亮便回转身体朝着殿外走去。    刘备寝殿内时不时有微风闯入,在殿内灯光的照耀下,显得诸葛亮落在地上的身影摇晃不已。    只是虽然这时殿内的灯光昏暗,但在刘备的眼中,诸葛亮那摇晃的身影似乎在发着光。    产生这种错觉的刘备,不自觉地叫住了诸葛亮。    听到刘备的呼叫,诸葛亮连忙转身用诧异的目光看向刘备。    难道陛下是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刘备在看到诸葛亮眼角挂着的眼泪后,他微微笑了笑。    感到十分疲累的他,这时硬撑着在诸葛亮的目光下坐正身体,然后对着诸葛亮温声言道:    “朕尚在,卿勿忧。”    “天暗路险,请卿慢行。”    听完刘备这两句带有特殊含义的话语后,诸葛亮内心中浮现了安定的情绪。    他眼中的这个男人虽白发苍苍,却一直是大汉的主心骨。    有他在,自己很安心。    诸葛亮迎着昏暗的灯光对着刘备深深一拜,然后便毅然决然地转身退出了刘备的寝殿之外。    自己也要让他安心。    见诸葛亮坚定的离去的背影,刘备的嘴角也流露出安心的笑意。    或许今夜刘备的寝殿光线昏暗,但幸运的是,今夜这座寝殿汇集了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    光线的昏暗,并不能掩盖这对君臣身上散发出的,令后世人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光彩。    ...    当第二日的阳光照在成都中时,诸葛亮依照刘备昨夜的吩咐,将刘备的三道诏命给及时公布了出来。    在那三道诏命中,其他两道虽让人有所惊讶,但相比于那一道刘备让太子听政,诸葛亮辅政的诏令,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不及它。    昨日刚刚发出那样的大事件,成都城中本就处在人心动荡的情况下。    现在刘备又有这道诏命传出,一时间成都城中的人心更加浮动起来。    毕竟尽管刘备有意隐瞒他的病情,但在这个节骨眼,刘备却突然将一切政事大权都交给诸葛亮与不成器的太子,这实在不能让人浮想联翩。    或许许多人不能猜出事情的真相,但这不影响他们发散思维开始胡乱猜想。    一时间各种动摇人心的谣言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流传。    那些谣言有些是自发产生的,有些则是有心人故意散播出去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这时候众多益州世家还活的好好的。    那么他们暗中的反扑势必会在酝酿着。    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他们的风格。    在种种谣言的散发下,成都内的人心越发动荡起来。    而这种动荡在天亮之后,正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向着整个大汉快速辐射而去。    昨日人们只以为大汉即将面对一场勐烈的暴风雨,但是有些有识之士却已经敏锐地看出,接下来大汉要面临的其实是一场足以影响国本的大地震。    包括诸葛亮。    只是无论是暴风雨还是大地震,诸葛亮会怕吗?    他可是卧龙!    也就在今日,在诸葛亮的安排下,一骑信使快速的从成都城驶出,朝着梁州飞快的赶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