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七章 武帝之望 汉军染瘴 (第1/2页)
糜汉正文卷第四百二十七章武帝之望汉军染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这句在后世广为流传的话出自于《史记》,在后世更是被许多人奉为真理。 而能影响一个人的利益归属的是什么呢 那便是立场。 黄巾之乱数十年以来,天下纷争不断,争的也便是立场二字。 于士徽的立场来说,他当下不可能会退兵。 于朱褒的立场来说,士徽表达出的坚决抗击汉军的态度,让他喜上眉梢。 可是于虞翻的立场,或者于孙权的立场来说,士徽的决定无疑是触及到了江东一方的利益。 虞翻作为新近被孙权宠信的大臣,也作为江东士族的领袖之一,他都不能坐视士徽在他面前侵害江东的利益。 于是在宴会散场之后,虞翻带着孙桓一同找到了士徽。 士徽见虞翻一脸沉重的来到他身前,他便知道虞翻来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还未等虞翻开口,他便率先对着虞翻与孙桓说道:“我意已决,还望二君为至尊大业计,莫要掣肘于我。” 听到士徽话语中拿孙权的大业为借口,虞翻心中不断浮现冷笑。 为的是你士家的大业吧。 作为一个有见识的士人,虞翻当然知道交州士氏目前名义上是臣服于孙权,甚至于对孙权派去的交州刺史也一直礼敬有加,但这都是表面功夫。 交州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还是掌握在以士燮为首的士氏一族手中。 士氏与孙氏,名为君臣,实为盟友。 在明白这点的情况下,虞翻当然不信士徽这张嘴。 “既然是为至尊大业计,今形势有变,将军当上报至尊,等待至尊的下一步指令才是。” 既然士徽以孙权为大帽子扣向虞翻,那么善辩的虞翻自然也能以孙权为名义,来让士徽失去出兵的理由。 虞翻言语上的还击当然是切中要害了,可虞翻却忘记了一点,那便是言语再如何犀利,也抵不过人家手中有兵。 士徽见虞翻已然将话说到这一步,他也不想再说一些场面话。 他看向虞翻的眼神冷了下来,随后他便大喝一声:“来人!” 在士徽的大喝之下,很快就有几名士卒从大帐外跑了进来。 虞翻看到士徽近乎图穷匕见的一幕,他的脸上浮现惊色。 他没想到士徽胆子会如此大。 就是刚刚在一旁坐视事态发展的孙桓在看到这一幕后,他也吓得不禁将手按在腰间的刀刃上。 他也知道士燮与孙权实际上是平等的关系,可以往士燮表面上对孙权颇为恭敬,他没想到身为士燮儿子的士徽,竟然会在他面前有不臣之态。 虞翻与孙桓的反应落在士徽的眼中,引得他眼中浮现过一些倨傲之色。 夜郎自大,讲的不仅仅是南中,对于从小生活在交州从未见过外界天地的士徽来说也是如此。 孙权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江东之主,对他的威慑力根本就不大。 士徽从小到大怕的只有他的父亲士燮,可在来之前,士燮是让他放手去做的。 有着士燮这番承诺的士徽,又会惧怕谁呢? 不过士徽虽然倨傲,但他也不是鲁莽之人,他现在并没有与孙权完全撕破脸皮的打算。 在召见士卒隐隐将虞翻与孙桓二人包围起来后,士徽并未如虞翻所猜想的那般,令手下士卒对自己拔刀相向。 处于包围圈之外的士徽只是淡淡看了虞翻一眼,而后语露威胁地说道:“建业与且兰万里之遥,若事事奏报至尊,岂不耽误至尊大事,还望虞君理解徽的苦心。” 说完这句话后,士徽让身前的士卒上前几步,将对虞翻与孙桓的包围圈又缩小了一些。 面对着数位彪悍士卒的逼近,虞翻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士徽方才那句话其实想说的是:天高建业远,你二人的安危不在孙权,而在于我。 什么叫骄横,这便是。 可是面对士徽的骄横,虞翻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这次与孙桓一同南下是有携带兵马的,不过孙权为了不引起荆州张飞的注意,只让虞翻与孙桓领着千余吴军南下。 而目前且兰城外,交州兵的数量足有上万,远远在吴军之上。 这要是士徽对他有什么不轨的企图,那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 至于士徽是否会在事后忌惮孙权的怒火,虞翻对这点并无信心。 南中瘴气横生,水土不服从而横死,不是很合乎情理的事吗?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虞翻身后按住了孙桓意欲拔刀的手。 止住孙桓想反抗的举动之后,虞翻不得不对士徽一拜,口中违心地说道:“将军所言有理。” 虞翻的这句话代表着,他在生死的威胁之下,同意了士徽的“权宜之计”。 而在虞翻低头之后,士徽的脸上浮现了笑容。 盛名之下,虞翻总归不是个傻子。 见虞翻已然服软,士徽满意地挥挥手,让包围虞翻二人的士卒退下。 等周身的包围解除之后,虞翻便拉着孙桓快速的离开了士徽的大帐之中。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看着虞翻与孙桓离去的背影,士徽一旁的亲信不禁提醒道:“将军?” 这声疑问,是亲信对士徽的提醒。 不过面对这声提醒,士徽并未有所反应。 现在还不是对虞翻与孙桓动手的时候。 凡事先虑败再虑胜,万一他这场仗打输了,士燮那里他自是不用担心,孙权那里嘛,由虞翻与孙桓在,他也不用太过担心。 士徽只是对着亲信吩咐道:“派人监视虞翻与孙桓的一举一动,务必不要让他二人,有任何书信流出。” 亲信对着士徽点头领命,而后便带领着一众士卒退出了士徽的大帐之外。 等旁人都离开之后,士徽便回到自己的坐席上,拿起书案上的一册竹简看了起来。 这册竹简的内容乃是从《史记》中节选出的内容,而这内容讲的正是一个人的事迹。 那人叫做赵佗,西汉初年的“南越武帝”。 赵佗的事迹士徽不知道已经看了多少遍,但他每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