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魇镇之术 (第1/2页)
没用多长时间,三人就来到了孙引家。 一进家门,王有作就感觉到一种不自在的感觉。 仔细体会,那种不自在的感觉,是一种压迫感。 这种感觉很陌生,又似曾相识。 突然,他脑中突然蹦出一个词:魇镇之术! 魇镇之术,就是利用各种邪异的“镇物”来给别人带来灾祸的邪术。 明朝时期的奇书《鲁班经》中曾记载了大量“魇镇之术”的资料。 《鲁班经》和《鲁班书》是完全两本不同的书。 《鲁班经》明朝时期一本民间工匠的业务用书。 《鲁班书》则是鲁班本人的著作。 这两本书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是都记载了大量邪异的法术,统称为“鲁班法”。 据《鲁班经》所述,因古时候工匠地位低微,时常遭到无良雇主的欺压和刁难,甚至克扣他们的工钱。 因此这些工匠便会在施工之时利用“魇镇之术”来警告或者报复雇主。 这些工匠便会在屋内或者墙里埋藏一些邪异的“镇物”,当雇主住进这样藏有镇物的屋子之后,便会遭遇各种不幸或者灵异事件。 轻则家宅不宁,患上重病,重则招来冤鬼,家破人亡。 而他们使用的镇物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最常见的有:小型棺材、女鬼画像、带血的刀、断锯、破瓦、钉子等。 魇镇之术可以用来害人,但是若是镇物被屋主找到或者无意中销毁,那魇镇之术就是瓦解,甚至可能反噬施术者。 所以在古代即便是对雇主心怀不满的工匠,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使用这种邪术的。 “镇物”若是使用得当,还可以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中国历代帝都在城市周围设置了“镇物”。 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老北京”。 老北京有五大“镇物”。 明清时,北京城出现了五大镇物,当时按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设置了五个镇物,用来震慑妖魔,以确保京城安全。 东方属木,镇物是广渠门外的金丝楠木; 西方属金,镇物是觉生寺(大钟寺)的大钟; 南方属火,镇物是永定门的燕墩; 北方属水,镇物是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 中央属土,镇物是景山,景山聚土为镇山。就是现在的石景山公园。 很容易和“魇镇之术”混淆的是“厌胜之术”。 实际上“厌胜之术”涵盖的范围要比“魇镇之术”宽广的多。 “厌胜”又称“压胜”,指的是压住某些东西。 很多东西都是有灵性的,人们若是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借助这些事物的灵性对人施加影响。 而这种法术就称为“厌胜术”,而厌胜术是好还是坏,完全取决于使用的人。 用来保佑人的称为“吉祥压胜”,反之,用来害人的称为“制压厌胜”。 “吉祥厌胜”现在很多人都不认为是一种法术,而当成一种辟邪祈吉的风俗。 过年时候贴春联,端午插艾蒿,全都属于“吉祥厌胜”。 古人将用于“吉祥厌胜”的物品称为“压胜物”,即便是现在还有很多地区会有给小孩佩戴“压胜钱”,以图吉祥。 实际上,“厌胜之术”可以说是一种风俗。 而“魇镇之术”就是彻头彻尾的邪术,它类似与西方文化中的“诅咒术”。 “魇镇之术”施术之人完全不需要与被害者接触,也不需要有多么高强的法力,只需要借助与某个神秘的、邪性的物品,就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 也正是因为魇镇之术着恶毒的特性,历来统治者都对这种邪术极为忌惮。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因为魇镇之术而引起的政治事件。 其中发生最为频繁的,当属汉朝一代。 汉武帝祖母窦太后死后,刘彻便对皇后陈阿娇日益冷落,转而宠幸出身寒微的卫子夫。 为了除掉情敌,重新夺回皇帝的宠爱,陈阿娇便制作了一个木偶埋在地下,想要谋害卫子夫。 结果事情败露,陈阿娇被废去皇后之位,同时因为此时三百人被株连。 陈阿娇所使用的邪术便是“魇镇之术”。 这次风波过后,宫廷里魇镇之术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是愈加猖狂。 丞相公孙贺便是被怀疑使用魇镇之术来谋害皇帝而被灭族。 据史书记载,当时血多巫女来往于宫廷之中,教导嫔妃们用魇镇之术来诅咒、陷害其他嫔妃。 可以说,当时整个未央宫都被“魇镇之术”的阴霾所笼罩着。 进到孙引家之后,王有作就感觉到他的家中弥散着一股魇镇之气。 他的家里被下了魇镇! 王有作不动声色的暗道。 “孙医生,你先去找一找,看看兰瑾有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吧?”王有作道。 “有价值的东西?你指什么?”孙引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你仔细找找,找到什么拿不准的东西就拿给我看看。” “好,明白了。” 交代完毕,孙引就开始了翻箱倒柜。 孙引工作忙,平时整理家务的事情都是妻子兰瑾一个人做的,他基本没有做过家务,更不用说整理家里的东西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