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金玉和尚 (第2/2页)
隐若现的薄纱环绕其上。 越是若隐若现,就越是想要让人一探究竟,他凝聚目光,集中精力想要看破佛祖的面孔。 然后……他成功了。 他非常确定自己在那一瞬间看见了那尊佛祖的真实面孔,但同时他也什么都不记得了。 就像是某种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删去了那一瞬间的记忆。 他昏迷了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晕倒在金玉寺外,他前往金玉寺里一探究竟。 询问僧人后,发现只过去了大约半个时辰,可金玉寺距离京城有千里之遥啊,就算坐上马车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他询问金玉寺里的僧侣金玉寺的主持何在的时候却发现两人根本不是一个人。 当他描述那僧人的外貌穿着后,金玉寺的主持一言不发的带他去了寺内的一处密室,里面悬挂着历代主持的画像。 而他所见的那位自称金玉寺主持之人,正是金玉寺的第一任主持,在千年前一砖一瓦的建起了金玉寺。 那位主持告诉他,他就是与佛有缘之人,并给他起了一个法号——金玉,并让他在金玉寺削发剃度、出家修行。 从那一天起,他发现自己有了金刚法身的神通,主持告诉他,这是佛陀赐下的力量,只有于佛有缘之人才有可能得到。 同时,佛陀是公平的,他撒下的力量有限,需要凡人们自行争夺,像他这种人有很多种称呼、罗汉、圣僧、金刚,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梵门之中也有不同支脉的原因。 每一个支脉都信奉不同的佛陀,或者说信奉佛陀的某个侧面。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真相,只有一小部分侥幸接触到佛陀之人,还有那些传承千年上世家以及皇室知道部分真相。 在这个小圈子里,金玉寺金身罗汉和磐石寺石佛圣僧最为有名,属于那种代代相承,不曾断绝的。 从那一以后,他就开始修行武术,结果不知为何,他在武道上的进展简直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他询问过主持,主持对此也是毫不知情,只是告诉他金玉寺的每一代罗汉转世都有这极为惊人的武道天赋。 他二十四岁开始修行武术,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这个年纪这个年纪几乎不太可能在武术上有所成就了,但他显然不是一般人,在二十九岁那年,他成功登顶武林绝顶,成就四炼大成。 金玉和尚只能猜测可能是佛祖的缘故,不然没法解释这一切。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主持他说了什么。” “主持他说石佛寺这一任的磐石圣僧出现了。”小沙弥说道。 “是谁?”金玉和尚问道。 “是沐武。”小沙弥说道。 “是那个向珊义军中的沐武?”金玉和尚皱着眉头问道。 “没错。”小沙弥点点头。 “主持还有交代什么吗?”金玉和尚追问道。 ”没有了,主持说剩下的就交给您自己决定,无论师叔您做出怎么样的选择,金玉寺永远都会支持您的。”真定摇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叹,他原本就知道自家师叔的地位很高,不然也没办法经常在寺里喝酒吃rou,但没想到师叔的地位能高成这样。 金玉寺永远支持师叔的选择,那岂不是说,在金玉寺里师叔的地位要比主持还要高吗? 此时金玉和尚没注意到小沙弥在想些什么,他正在头疼这件事来的这么突然。 金玉寺金身罗汉和磐石寺石佛圣僧两人之间其实未必一定会是敌对关系,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互为知己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其实是少之又少,主要在于其中一位死亡的时候,如果另一位在旁边,另一人的力量就会大幅度增长。 这其实就是一个经典的博弈问题,从纯理论角度来讲。 有三种可能,一,两人都没有去尝试杀死对方,增长力量。 二,其中有一人尝试去杀死对方,另一人没有尝试杀死对方。 三,两人都尝试杀死对方。 站在金身罗汉或者石佛圣僧的角度来讲,无非就是尝试杀死对方,或者不尝试杀对方两种选择。 尝试杀死对方,又有两种可能,对方想要杀自己,对方不想要杀自己。 前者无法就是两人打一个平手,谁也没占到谁便宜,后者则是占到了先机,杀死对方力量得到大幅度增长。 不尝试杀死对方,也有两张可能,对方想要杀自己,对方不想要杀自己。 前者,自己被杀,对方力量得到大幅度增长,后者则是两人相安无事。 所以,理论上来讲,在无法确定对方想不想要杀死自己,自己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尝试杀死对方。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模型,真空里的球形鸡。 现实世界则有很多变量,比如这个决定不是一时的,是要持续到生命的尽头。 就算现在能够确定对方不会杀死自己,没办法确定十年后对方还是抱着同样的态度,连金玉和尚自己都没办法确认十年后自己会不会改主意。 还有,根据坊间传闻这位沐武和那位向珊有着某些不可告人的关系,如果自己杀了他,那位殿下如果某一天履极之后,会不会对自己心生厌恶。 自己其实无所谓,但是金玉寺家大业大,根本跑不掉啊! 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真他娘的烦人!” 金玉和尚烦躁一拳锤在地面上,将坚硬的石质地面砸出了一道蛛网状的放射裂纹,将坐在对面的小沙弥吓了一跳。 “师叔,砸坏了地面是要赔钱的。”真定弱弱的说了一句。 “没事,师叔有的是钱,没钱还可以向主持要。” 虽然剃度出家了,还当了这么多年的和尚,但是他根本就不识字,关于佛经就会念阿弥陀佛四个字。 他本质上还是当年那个凭借一腔孤勇,不顾一切来到京城脚下的憨厚少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