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_第147章 落魄的修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 落魄的修士 (第1/2页)

    坐在马车中,李林甫看向车帷外的景致,嘴角上扬,面有笑意。

    瞧见骑在马上、行在一旁的罗希奭,李林甫招了招手,示意前者过来。

    罗希奭靠近马车,轻声问道:“李相?”

    李林甫看向罗希奭说道:“希奭可还记得,某曾道周钧心思难猜,不可当用?”

    罗希奭点点头。

    李林甫笑道:“今日灞川之行,那周钧的心思,某倒是读懂了一半。”

    罗希奭不解:“一半?”

    李林甫说道:“虽只有一半,但也足矣。”

    罗希奭瞧着李林甫的脸色,小心问道:“李相打算用周钧?”

    李林甫微微点头。

    罗希奭又问道:“如何用?”

    李林甫轻轻一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罢了。”

    说完这话,李林甫笑着坐回了车中。

    而另一边,灞川别苑,周钧送走了李林甫,又回到庞公那里。

    庞公坐在案台前,盯着那棋盘中的黑白之势,紧锁眉头。

    周钧见了,心中有些疑惑,但依旧侍立在旁,一言不发。

    庞公突然说道:“二郎,有一事咱家本不想与你说,但如今想想,却也只有你能办的了。”

    周钧闻言,拱手相询。

    庞公说道:“二郎倘若有暇,去永福坊寻寿王,劝劝他。”

    周钧一愣:“劝寿王?”

    庞公长叹一声,对周钧说道:“前些日子,寿王曾来灞川,你恰巧不在。咱家让他平日里多去宫中,在圣人面前露露脸。可他却道与咱家,与其去宫中面圣,他宁可去太子府上做客。”

    周钧闻言有些吃惊。

    但转念一想,他又能明白寿王的想法。

    史书中的这位寿王,可谓是低调至极,李林甫不停为他摇旗呐喊,他却从来未曾强求过什么。

    在野史之中,李隆基遣寿王传令太子,命后者领兵断后。而寿王见到太子,却直接劝他就地登基,推圣人为太上皇。

    野史虽然可信度存疑,但历史上寿王一直活到大历十年,才因病去世,比起唐肃宗李亨还要多活了十三年。

    由此可见,太子李亨和寿王李瑁的关系应当不错。

    庞公此时拍着大腿,痛心疾首的说道:“贞顺皇后当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为了让他早得太子之位;咱家在敬陵忍辱三年,也是为了暗中护得周全,不使昔日政敌戕害于他。他为何就是不懂啊!”

    周钧闻言叹了口气。

    有一句话,他没有办法对庞公说起。

    寿王或许很早以前,就已经厌倦了朝争,比起太子,他更恨的,或许是当今的圣人……

    最终,周钧应了庞公,答应会去拜访寿王。

    回到院中,周钧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回长安。

    一边收拾,周钧却一边回想起了先前与李林甫的对话。

    以蕃将替代朝将,这里面虽然有李林甫的私心,但实际上却也与大唐宫闱有关。

    宫中每年开支日增,但税赋却逐年减少,比起那些只会张口索要军饷的朝将,宫中自然会更加喜欢那些能够自给自足的蕃将。

    就比如安禄山那样,不仅连军饷不用朝廷发放,就连河北道大小官员的俸禄,都来自于安禄山的私库,自然会引得圣人的青睐。

    周钧初来大唐的时候,将安史之乱的原因,归于安禄山和李林甫二人,如今看来,还是思虑的不够周详。

    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王忠嗣还朝入相,或许是个机会。

    王忠嗣身为圣人假子,深受李隆基器重,倘若他能入相,自然能够规劝圣人,使后者重整大唐的藩镇政策。

    然而,李林甫今天说的小小动作,究竟是什么呢?

    在史书中,王忠嗣并没有在天宝四载出将入相,是否也与李林甫的计谋有关?

    如果自己事先提醒王忠嗣,提防李林甫的计谋,那么是否能改变历史,使得王忠嗣入相呢?

    虽然此举有负庞公所托,但是周钧实在不认为寿王未来会有机会,能够获得太子的宝位。.

    周钧还在想着,耳旁传来了画月的呼声:“二郎,二郎。”

    周钧转头看去,只见画月已经打包好了行囊。

    周钧接过行囊,对画月问道:“孔攸去了哪里?”

    画月:“好像去了灞桥村。”

    周钧看了看天色,摇头说道:“本来还想和他说话,但他怕是要晚归,不等了。”

    说完,周钧向画月道别,入了门房取了乘马,一路向着长安赶去。

    从春明门入了长安城,周钧一路朝着家中赶去。

    路过一廊坊时,周钧骑在马上,突然听见一声喊。

    “周令史!”

    听了这称呼,周钧先是一愣,接着回头看去。

    只见身穿经教修士袍的伊斯,站在街中,挥着手,一脸惊喜。

    周钧翻身下马,来到伊斯身边,看着他说道:“你这是?”

    伊斯:“周令史,我和我的同伴们,正在这里传教。”

    周钧闻言朝远处看去,只见几位身穿修士袍的经教徒,正在与路人攀谈,极力向其阐述着教义。

    周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