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5章尼加拉瓜运河方案 (第1/2页)
有句俗语;人不能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岒 仿佛是宿命之敌,法国人已经在英国这个坑里跌倒了无数次,法国有两次曾有机会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生生被英国人拉了下来。 英法七年战争算一次,法国皇帝拿破仑称雄欧洲算另外一次,谈及现代法国历史,压根就无法避过笼罩在头上的英伦阴影。 皇帝李察对此看得真切; 英国人就是法国人宿命中的魔星,拿破仑三世可没有他的叔叔那么英豪胆气壮,自登上法兰西皇位以来,一直秉承着英国让干啥就干啥的服从理念,居然也混得顺风顺水。 拿破仑三世自从1852年登上法兰西皇位以来,从始至终都是跟着英国的指挥棒而动,充当冲杀在前的头马。 1853年英法对俄宣战,参与到克里米亚战争中去,稍后唐国和意大利先后对俄宣战,组成了英法奥唐意五国联军群殴沙俄。 1856年2月,巴黎和会召开,俄国认输,法、英、奥斯曼帝国、唐、意五国取得战争的胜利。岒 这场欧洲战争的重大胜利,也让拿破仑三世皇帝的个人威望达到了巅峰,让他尝到了头马小弟的甜头。 紧接着1857年,法国与英国对大清国宣战,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次年11月,英法联军攻入北平,火烧圆明园,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联军的胜利结束。 若原来历史没有改变,在1862年,法国还会与英国、西班牙一起联手,入侵风雨飘摇的墨西哥…… 就像满世界打劫的强盗组合,英法在合作中都尝到了甜头。 但随着大唐帝国崛起于北美,历史轨迹已经改变,英法的再次联手自然也就泡汤了。 就凭法国佬的这些班班劣迹,皇帝李察断定会议备忘录中达成的一致,很可能回去以后就被法国人自己推翻了。岒 若说英国是法国人命中的魔星,那德意志人就该是英国人宿命中的噩梦了。 无论英国人嘴上怎么口花花,性格耿直不知变通的普鲁士人就认个死理……说破大天去那也得手底下见真章,干就完了呗! 皇帝李察略想了一下说道;“利益交换也不是不可以,若是英国能够促成巴西帝国在战败条约上签字,尽快解决南美洲战事,可以安心于发展,原价让渡不超过一半的股权是可以接受的事。具体事宜你们去谈吧。” “微臣遵旨!”柳贤君首相神情恭敬的领命。 听话听音 看来皇帝陛下对南美洲安第斯总督府拖延战事的做法并不满意,不认可什么狗屁的“剥洋葱战术”? 直接以力服人不就完了,集结大军一路猛冲猛打,先打垮圣保罗州的防御,再占领美洲最大的城市里约热内卢,就可以取得一场干净利落的完胜。岒 里约热内卢不过是一个人口43万余人的农业城市,难道打不下来吗?….战争多拖延一年,帝国方面就要多花费数千万的军费,第1任总督顾亚伦勋爵失策了,在这一问题上已失圣眷,今后别指望青云台中枢这个位置了。 议过了此事,首相柳贤君主动提道; “启奏陛下; 值此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之际,主持这一宏伟工程的法国工程师费尔南-德-德雷赛布表现出对开凿一条中美洲运河的浓厚兴趣,并派出了法国工程师与我方联合勘测,积极推进运河工程合作。 政府方面不排斥国际合作,但更倾向于由帝国独立完成这一宏大工程,并且将中美洲运河的股权牢牢掌控在手中。 中美洲运河的提议由来已久,在1771年西班牙殖民者统治时期,便考虑开着特万特佩克地峡,并为此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岒 然而,19世纪初拉美独立战争爆发却打乱了整个计划。 此后中美洲运河开凿计划多次被提起,但终究无果而终。 帝国统治期间 巴拿马省和尼加拉瓜省代表屡次提及开凿中美洲运河议案,政府经过慎重审议,认为确实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具备很强的可行性。 苏伊士运河的顺利开通,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在拟议的四个开凿地点中,巴拿马地峡以最窄、尼加拉瓜地峡以有尼加拉瓜湖和圣胡安河可资利用,逐渐成为众望所归的两个可行性方案。 巴拿马运河方案在于开凿土方工程量最小,施工难度低,工期和投资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作为最优选方案提了出来。岒 尼加拉瓜运河方案因为有宽阔的尼加拉瓜湖和圣湖安河道可利用,这两个地方航道深且阔,是天然的中美洲水上通道,一旦联通可以让十数万吨大船畅通无阻的来去,地理水文条件更佳。 缺陷是投资几乎是巴拿马运河方案的一倍,运河要通过著名的摩摩通博火山地带,这也是运河工程的隐患之一。 但尼加拉瓜运河的优点也很明显,相比巴拿马运河航程更短,运河区水域宽阔,适合大型跨洋轮船通行,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从洛杉矶到巴尔的摩,走尼加拉瓜运河航线要比苏伊士运河短4000公里,比绕过好望角缩短7500公里,优势相当明显。ωWW. 开凿运河的好处不言而喻,随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运日益发达,一条更为便捷的航路显然会带来很多好处。 帝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若运河开通,以巴拿马运河为例; 纽约至帝都长安的航程可以缩短16%,利物浦至帝都长安的航程缩短43%,而纽约至悉尼的航程也缩短28%,经济意义非凡。”岒 “爱卿之言有理,中美洲运河开凿势在必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