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仇恨的种子 (第2/2页)
级别。 然后赵普并无才气也没有名气,在江南这个文风盛行的地方,做个俘虏都要低人一等。 关键赵普名义上还是隶属赵匡胤所部。 罗幼度、赵匡胤是南唐两大苦主,逮不到罗幼度的人,只能将怒火发泄在赵匡胤的人身上。 故而赵普还受到了特别的待遇。 憋屈的赵普在监牢里甚至都有投敌的念头了,但是想着南唐不可能是大周的对手,如果投敌那身上就有抹不去的污点,想要得到晋升那就更难了,一咬牙忍了下来。 果然等到了大周胜利,相互释俘的时候。 这一大早,赵普与一众大周俘虏由江南运往了江北。 面对一众俘虏,郭荣很通情达理地低调处理,保全他们的颜面。 但因这个低调,也就安排了少许人来接送。 赵普地位不高,又无多少亲朋,环顾四方,无一人认识,一声长叹,独自而行。 “则平兄!” 赵普忽然听到有人叫唤自己,扭头一看,正是窦仪。 赵普心中感触,快步上前。 故友相见,感慨万千。 “可象兄!你可好!” 窦仪想起当初东躲西藏的样子,也是一脸唏嘘,将自己的情况简略说明。 赵普在狱中消息匮乏,但在出狱之后,已经从南唐官员侍从嘴里听到了大战的经过。 对于罗幼度的事迹功绩,皆有一定了解。 赵普本就心眼小,此刻见自己这好友因祸得福,心底一阵不舒服,这也叫苦? 都成为了罗幼度的左膀右臂,这苦给我十倍,我也受得。 窦仪没有那么多心思,拉着赵普道:“走吧,先生也来了,只是不适合出现在这地方,某带你去见他!” 赵普见窦仪居然将自己介绍给了罗幼度,顿感惭愧,道:“可象兄高义大恩,普终身不忘。” 说罢心情激动,脚步反超了窦仪。 那可是罗幼度啊! 能跟着罗幼度,谁稀罕赵家兄弟。 走了大约两百余步,赵普看着远处有一队人马等候着。 赵普压着激动的心快步上前,走得近处行,行了一个大礼道:“赵普见过罗先生。” 罗幼度看着面前这位未来宋朝的开国名相,颔首道:“不用多礼,我听可象说你过你。说你胸中满腹韬略,唯一不足就是书读得少了一些。哈哈,跟我一样,我书读得也不多。” 赵普谦逊道:“在下焉能与先生相比。” 罗幼度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然后来了一句:“你与赵家兄弟可有嫌隙?” 赵普讶然道:“没有啊!先生何出此言?在下虽为滁州军事判官,可与赵家兄弟只有一面之缘。” “哦,没事,是我多虑了。”罗幼度断然不在此事上说下去,而是问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我与秦川王景互为兄弟,不如我修书一封,举荐你去他麾下任职可好?以你之才,必得王兄重用。” 赵普面色如常,可心底却翻起了巨浪滔天。 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将我调离,而且还是秦川,那么远的地方? 与赵家兄弟有嫌隙? 有什么嫌隙? 只见过一两面,话都没有说过几句…… 忽然之间,赵普想通了。 他自然知道赵匡胤受到了李景达的特别针对,调动了四倍于他的实力,将他逼退。 莫不是他们将战败的责任推卸给了自己? 越想赵普越觉得有这种可能。 滁州的失陷是赵匡胤后路断绝的开始。 但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明明是他们赵家兄弟未能处理好士绅关系,才导致的结果。 越想赵普心底越恨,越想心底越是委屈,这太欺负人了。 在南唐给欺负,这回来了,还给欺负。 赵普对着罗幼度深深作揖,听懂了他的提醒。 先生是正人君子,不会在人后说他人坏话,以此法提醒自己,还给自己准备了后路,恩重如山。 罗幼度并不担心此话给人戳破,赵匡胤有担当,但赵匡义却年轻气盛好面子,他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不想自己身上有惨败的污点。 赵普心中茫然,这得罪了赵家兄弟,这大周还有自己的出路吗? 难道真要去秦川发展? 一旁的窦仪完全不懂其中缘由,说道:“先生不是说手上缺人,为何不将则平兄留下?” 赵普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高声道:“普愿入先生门下,为先生牵马持鞭。” 罗幼度略微犹豫,好似有什么顾忌,最终道:“也罢,放着则平如此大才不用,将来必定后悔,便留下吧。” 赵普纳头便拜,心中念着两个人的名字! “赵匡胤,赵匡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