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升官 (第2/2页)
卫军属于步骑掺杂的编制,而龙骧军则是纯骑兵编制。 不用想也知道龙骧军、龙卫军妥妥亲娘生的。 张琼获得统帅其中之一的龙卫军,一早上嘴巴就没合拢过。 “走吧!” 看着张琼这得意的模样,罗幼度也是心痒难耐。 一路直达皇城,张琼自行去御营司报道。 罗幼度一路与身旁熟悉的官员打着招呼,随着人流来到了紫宸殿外。 寻常官员是在殿外等候的,罗幼度现在的身份地位本也该位于殿外,但他前脚刚到紫宸殿,便让一位内侍请到了偏殿休息。 周围官员本想上来套个近乎,也只能望之感慨。 对此并无半点意外。 淮南之战,罗幼度表现实在过于惊人。 军功、谋功具是第一,战后更是兵不血刃地夺取了荆、归、峡三州之地。 如此大功,在郭荣的显德朝是无人可与之比肩的。 即便加上郭威的广顺朝,也少有人可比。 罗幼度走进偏殿,见到了诸多熟悉的面孔。 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李重进、张永德、向训等,都是庙堂上一跺脚抖三抖的人物。 淮南之战初,统帅十二军为前部的李谷请辞相位,告老在家了。 因为性子过刚,跟郭荣正面对着干,受到了冷遇。 接替他的是魏仁浦,以枢密使的身份地位加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权掌议政厅、枢密院,身处大周权力要位。 罗幼度先跟李重进、张永德打了招呼。 这两位大周庙堂军方第一、第二把手。 在郭荣不动他们之前,没有人能够取代他们的地位。 因为有些功劳是无论如何都难以企及的。 李重进、张永德一个是郭威的外甥,一个是郭威的女婿,他们跟着郭威创立大周,这是开国的从龙之功。 从龙大于一切。 对面罗幼度的问好。 李重进友好的回礼。 张永德颇为冷淡地应了一声。 两人一直不和。 历史上的淮南之战,因为战况进展得不顺利,郭荣两次撤回开封整顿,将前线事务交给李重进负责。 李重进让不要命的朱元搞得焦头烂额,张永德也给林仁肇自杀式的袭击下蔡浮桥逼得心态炸裂。 两人在前线差点起了内讧。 不过现在因为罗幼度的出现,战局的主动权一直在大周手上,郭荣也未退回开封,自不存在三征之举。 有郭荣坐镇,李重进、张永德也不敢放肆,相安无事。 李重进看好罗幼度,而张永德看好自己的下属赵匡胤。 纵使没有矛盾,张永德理所应当的,不喜罗幼度这个后生晚辈。 罗幼度却不以为意,依旧礼数到位。 人活于世,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更不可能如钱币黄金一样,受所有人喜欢。 罗幼度的处事之法向来是善待认可自己之人,宽待不喜欢自己的人,包容提防敌视自己的人,弄死自己敌视的人。 故而不管张永德态度如何,罗幼度都不放在心上,他知道这个人不会是敌人,没必要因为眼缘而你死我活。 张永德见已经跟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有说有笑的罗幼度,不得不承认,尽管赵匡胤英雄了得,但面前这个少年郎似乎更胜一筹。 随着朝会钟声的响起。 罗幼度与范质、王溥、魏仁浦止住了交谈,等待朝会的开始。 今日朝会最大的事情就是对罗幼度的册封。 一开始就直接入了正题。 “淮南一役,开封府判官、左散骑常侍、晋端明殿大学士、御营都指挥使罗幼度,权达知变,谋划有方,摧凶克敌,无往不胜,军谋第一,无可比及。卿大军所至,百姓依附,士绅所向,颂大周仁德,天下悦服。世有智将勇将,独卿一人,经文纬武,谋勇双全,大周之幸,天下之幸。今表其功,授枢密院副使之职,兼任御营司统军之位,领横海节度使。” 罗幼度带着几分激动地道:“谢陛下恩典。” 御营司统军的职位,罗幼度是十拿九稳的。 这个不用说,枢密院副使亦在罗幼度的猜测之内。 毕竟郭荣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他进入枢密院来号令武臣。 但是节度使这个武将最高荣誉却是罗幼度万万没有想到的。 身为中央将官,节度使属于遥领,而且后周的军制已经最大限度削弱节度使的力量了。 但是以一文臣,建节,且当任枢密院副使兼御营司统军。意味着他在这庙堂军方仅次于李重进、张永德两人。 而且二十四建节,自有节度使起,便无一人。 今日起,大周军方庙堂三足鼎立,李重进、张永德外加罗幼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