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刺史谭高义 (第1/2页)
清平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刺史谭高义进了并州城之后的李清等人,充分地表现出身为边军的‘气息’。 有钱,低俗! 问问这个,问问那个...但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他们怀中的赏金,大部分都换成了金光闪闪的物品,比如说做工精细的金钗,金链子;却很少换成极具内涵的物品,比如说书籍,字画和古玩。 前者,他们可以带回家,娶个媳妇;后者,对他们来说,有个屁用?能娶媳妇吗? 逛了一上午之后,他们便寻了一处酒楼,开始正儿八经的吃吃喝喝。 酒饱饭足之后,付了饭钱,便直奔刺史府而去。 ...... 与此同时,并州刺史府之中,书房之内,刺史谭高义大人,正在仔细地阅读一份‘文书’。 这份‘文书’,自然是王家送来的,其中记载的,正是关于李清的详细情报。 从李清的出身开始,一直到阳平村,永安县城,青州书院,天横关,草原。 李清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均记录在案。包括李清以为的那些很隐秘的东西——‘十绝散人’的十项绝技,四象叔的存在,写... 在世家大族的面前,像李清这样的‘普通人’,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 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平时不整理出来,主要是因为不重视李清。等到有大人物注意到李清之时,比如说王家的嫡系二公子,关于李清的情报,便会立马出现,传到各处。 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这份‘文书’,谭高义是越读越心惊。 这个李清,绝对是个人才。 无论是其创造了能带来巨大财富的,还是成了青州书院的‘学神’,以至于天横关内的赫赫战功,随便拿出来一样,都是了不得的。 更何况,这三者还聚于一身。 真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进能安于繁华,退可欣赏繁花’。 是而,武煜城让他来并州当县令的目的,也呼之欲出了。 这是看重,非常的看重! 想到这里,谭高义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暗影卫’的三大统领之一。 那面让自己藏起的,似木似铁,雕刻着一把精致的小刀的令牌。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啊? 谭高义来到并州,是因为听从了皇命,凭借着并州刺史的身份,监视着王家的一举一动。 做到现在,谭高义可以说是成功了第一步,因为王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同时,他也就仅仅只做到了这一步而已。因为哪怕他拼命的苟着,他也没能混进王家的核心势力之中。 王家的一些重要东西,他依然是分毫不知。 毕竟对王家来说,是他谭高义来当刺史,还是李高义,刘高义来当刺史,没什么不一样的。 这并州,永远都是他王家说的算的。 若因为一个小小的刺史而大费周章,兴师动众,岂不是让别的世家笑话他王家‘没本事’吗? ...... 这一次,谭高义主动出谋划策:在并州城城门之处,给李清等人一个‘下马威’。 表面上,好像是给李清‘下绊子’一样,但实际上呢,这是在救李清。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光明正大的,从来都不是威胁。那些偷摸苟着的,才让人防不胜防呢。 至于李清能不能处理了,他心里没底。最后,若李清处理不了,他便会出面解决的。 无非就是让李清等人挨顿揍而已,这总比丢了性命强吧。 再说了,李清这样的小年轻,挨顿揍而已,没什么坏处的! 但现在来看,他对李清,还是轻视了一些。 李清的能力,绝非如此简单。 同时,谭高义的心中,又开始佩服起王家来了。 你看看这王家,随便出来一个嫡系二公子,通过一件小事情,就能看出李清的不凡之处,让整个并州都动员起来。 这份‘眼力’,厉害啊! 背后的家族培养能力,更厉害啊! 世家大族能在中原大地上存在千年之久,是有他存在的道理的。 就在此时,门房差人来报:“老爷,李清在府外求见。” 谭高义一听,真是‘说曹cao,曹cao就到’啊!对着门房说道:“让其去会客厅等我。”门房听后,便一溜小跑而去。 时间还早,谭高义在椅子上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平躺了下来 李清来到并州了,很多东西,很多格局,都需要变一变了。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谭高义起身,朝着会客厅走去。 ...... 刺史府,会客厅。谭高义坐在上首的位置,李清在厅中央站着。 只见李清面带恭敬之色,对着谭高义说道:“朔方县县令李清,拜见刺史大人。” 至于李清的其他两个职位,皆是军职,在这种场合之下,多说无益。 谭高义听后,一本正经地说道:“李县令的履历,我都看了。青州书院的‘佼佼者’,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我麾下能有你这样的县令,可真是如鱼得水啊。你可要好好的干啊,莫要辜负了朝廷对你的信任。” 这一番官腔打的,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小人刚任县令一职,很多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