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洋风起 (第2/3页)
景。 或许他们根本不敢想,他们所希望的数万万石,也不过就是后世百分之一的产量罢了,更想不到数万万斤的生铁,连后世钢铁产量的千分之一都无法达到。 可即便如此,哪怕能达到后世产量的百分之一,大明每年也能兴修起数万里的省道、府道。 “不知眼下旧港有多少我大明百姓了?” 憧憬许久,徐霞客回到了现实,询问着周奇,而周奇也不觉得这是什么秘密,笑着说道: “约三百七十万人了,不过据说从今年开始,迁移旧港的百姓数量,不能超过五十万人,多出来的则是迁移前往南州和小西洋监察使司。” 从天启四年十月到眼下天启九年正月,四年三个月的时间,大明迁移了三百七十万人南下旧港。 这自然还不包括小西洋监察使司和南州的移民,如果加上这些地方,大概是迁移了三百九十万的程度。 能迁移这么多人,虽说有朝廷出力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福建、广东两省许多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 正是因为朝廷出力,皇店船只足够,福建、广东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大明才能保持每年近百万移民南下的频率。 只要皇帝不怕背负骂名,只要百姓愿意迁移,朝廷有钱粮,实际上移民实边也并不难。 比如洪武年间就一口气迁移百万百姓入云南,而且走的还是陆路,前后花费的时间也不过八年。 眼下旧港的移民,基本都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而来,仅仅福建一省,便迁移二百余万人,广东百余万人,其余各省不到百万人。 可即便如此,福建、广东两地在天启七年以来遭遇大旱后,还是有人不断逃荒。 不难想象,当地的土地兼并和环境恶劣已经到达了何种恐怖的程度。 哪怕几经迁移,但眼下的福建,广东两省,依旧没有办法施展一人三亩地的政策,甚至连一人一亩地都很是艰难。 这不是说福建和广东有多少士绅豪强,而是当地的人口着实太多。 天启九年,两省总在册分别是福建六百九十余万口人,广东四百二十七万口人,而田地分别是一千五百五十九万余亩,和九百二十四万亩。 看上去似乎可以做到一人两亩,但实际上即便朱由检剪除了卫所豪强,当地只有人口百分之五的士绅依旧占据近四成的耕地。 若是没有迁移政策,眼下的福建最少纸面近千万人,广东也最少六百万人。 这仅仅是纸面,真正还有多少隐户,这让人不得而知。 不出意外,未来十年时间里,他们依旧还是移民的主力。 如果能将它们各自再迁移三分之一的人口出来,那当地的百姓就可以过上很不错的日子了。 “对了,在下虽然听闻南州广袤,但不知道眼下南州具体是什么情况,周知县可以说说吗?” 徐霞客对于南州十分感兴趣,而见其好奇的周奇也乐于解释道: “南州确实广袤,要前往此地,必须先前往东山府,然后从东山府南部的扶南县乘船渡海五日,才能抵达南州北部的北海县。” “不过南州虽然广袤,但适合居住的地方,只有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 “岛上没有土人吗?”徐霞客好奇询问,周奇则是点头道: “自然是有的,只是比起它的广袤,上面的土人数量太过稀少。” “从黄都督登陆南州,探查出各大岛屿至今,两年时间里,这南州之地不过迁移二十四五万余人,大多都是囚犯,而当地被俘虏的土人数量亦不过二十余万。” “人口稀少,南州发展自然缓慢,眼下不过占据北部自东南沿海地区,授县七处,集镇上百罢了。” “据传迁移至今,岛上米麦依旧无法自给自足,虽开垦新地百万亩,但最少三年才能见到成效。” 周奇的话,基本将南州的情况讲了一个通透,徐霞客闻言也忍不住点头,但紧接着联想到小西洋监察使司那边的事情,又开口说道: “小西洋监察使司那边,估计已经打起来了,恐怕朝廷会加大对锡兰府的移民实边力度,然后准备分封诸藩了。” “这么快?殿下吩咐的吗?”周奇倒是还不知道小西洋那边已经打起来了,而徐霞客也替黄龙等人解释道: “殿下的吩咐还没到,但十余万兵马人吃马嚼也不是办法,黄都督总归得为朝廷分忧,因此准备对南部的几个土邦下手。” “这……没有朝廷和殿下的吩咐,轻易出兵,恐怕会引得朝臣弹劾,万岁不满……”周奇能做到知县,自然有自己的政治眼光。 他的分析实际上没有错,而徐霞客闻言只能叹气道: “相隔万里,若是等朝廷的来信,恐怕大半年的时间都要荒废。” “这倒是……”周奇身处旧港,感慨良多。 即便是中山府,发一次奏疏前往京城,都需要走一个半月,来回便是三个月,更别提距离中山府万里之外的小西洋了。 “朝廷估计也知道,亲自治理天竺困难,才会进行分封。” “只是这诸藩能不能在当地站稳脚跟,在下倒是有些怀疑。” 周奇摇头叹气,徐霞客军事上不太了解,因此没有插话,而是改变话锋道: “今岁有了旧港的赋税,恐怕国帑能安安稳稳一年了。” “这恐怕难说……”周奇摇了摇头: “前几日我听闻朝廷从去岁腊月便派兵支援瀛洲的颜经略,虽说瀛洲矿产优握,但这一打,恐怕没有个两三年是难以结束了。” “况且,眼下朝廷的大敌,依旧是漠北的北虏和奴儿干的建虏。” “只是要我说,北方之地荒芜,实际上不如开发交趾、旧港和南州,又或者对东吁用兵。” “殿下和万岁应该有自己的考量。”徐霞客回应着,而二人也走到了徐霞客舰队停靠的地方。 两人停下脚步,相互作揖道: “明日一别,不知道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可惜事情紧急,殿下又飞鸽传书传召我速速进京,不然当与周知县痛饮三百杯。” “亦是如此觉得。”周奇带着一丝笑意回礼。 “放开我!” “你小子想要干嘛?这船是你能上的吗?” “我来打工,我要当船工!” “你这小体格能当什么船工,要不是看你是暹罗人,我早把你丢下海喂鱼了。” 周奇和徐霞客作揖行礼的时候,军舰的甲板上却走出一群人,三个明军带着一个身材瘦弱的少年人走下船梯,把他丢在了水泥地上。 这少年虽然被丢在地上,但也不觉得疼,而是立马起来说自己要做船工。 然而,大明的军舰只有大明百姓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