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九章 精打细算虎墩兔 (第2/3页)
眼里满是血丝,大定宫外廷城头上的其余上千兵卒也和他一样,十分疲惫,止不住地打着哈欠。 然而,就在他们感觉疲惫的时候,远处山脚下却狂奔而来一队塘骑,并且在见到城头兵卒的时候,他们迅速的吹起了木哨。 三长两短的木哨声让城头的密云营兵马立马警惕了起来,而城门处的兵马也连忙打开城门,让塘骑撤入城中。 似乎只是开始,当这一队塘骑冲入城中后,密云营的其它塘骑纷纷出现在了山脚,合拢向着大定宫撤退吹哨。 听着各方塘骑都在吹哨,班值的密云营守备当即让人敲响了警钟。 钟声开始回荡,而距离大定宫五里开外,身处河谷中央的燕山县也在此时撞钟。 城外农作的百姓纷纷往城里赶,并且听到了地马蹄声。 马蹄声如持续不断地闷雷一般,在河谷之中回荡响起,最后化作一条黑线,从西边的府道涌入了河谷之中。 看到这一幕的百姓们连农具都丢弃了,逃命般的涌入了燕山县内,而大量身披三重甲的蒙古骑兵也大批涌入了燕山县所处的河谷之中。 宽大的河谷中央,燕山县矗立其中,城池附近有数万亩建立在平原、山坡上的耕地。 劳累已久的数万马匹被蒙古人带着踩踏田地,咀嚼水田之中刚刚穗子的水稻,吃的不亦乐乎。 好在燕山县百姓在他们冲到护城河前便纷纷涌入了城中,而沉重的千斤闸也被放下,不然等蒙古骑兵冲入燕山县,其后果可想而知。 林丹汗骑在喘气的马匹上,看着眼前的燕山县,又调头看了看四周,望到了北方的山丘顶部的大定宫。 一名万户策马来林丹汗身旁解释,林丹汗闻言只能皱眉询问: 万户老老实实回禀,但林丹汗听到后却十分恼怒: 万户闻言,当即开始让四周精骑分成两部,向着北面的大定宫和面前的燕山县试探。 只是稍微试探,不等大定宫方向的千户回禀,林丹汗就知道了皇帝不在燕山县,因为燕山县守卫的兵马太少了。 林丹汗一挥马鞭,便带着剩余所有兵马向着大定宫冲去。 在他还在前往的路上,山上炮声骤响,四周马匹不断嘶鸣,显然被吓得不轻。 林丹汗见状勒马,用缴获的千里镜看了看山顶大定宫的情况,这才发现大定宫城头有着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 先前他们炮击的,是去试探大定宫防务的蒙古骑兵。 说罢林丹汗策马带领兵马一股脑涌上了大定山,而随着警钟的响起,躺下后只睡了两个时辰的朱由校被吵醒。 朱由校皱眉起身喊了一嗓子,随后便听到魏忠贤的回应,并见到了从殿外推门而入,慌慌张张带着魏良卿入殿的魏忠贤。 三人刚刚见面,那上百门火炮的炮声便猛然作响,让未经战事的三人吓得一哆嗦。 朱由校皱眉质问,魏良卿也连忙抢答: 魏良卿安抚着朱由校,可朱由校心里还是不安,尤其是当他听到了居然是林丹汗亲自领兵前来,因此他急忙问道: 朱由校并非完全不懂军事, 不然也不会把袁崇焕反驳的哑口无言了。 他不愿意南下,是担心南边比北边更危险,这是政治上的事情,和军事无关。 魏良卿有些语塞,因为他现在都想不通林丹汗是怎么出现在燕山县的。 魏良卿胡乱猜测,因为在他看来,目前可通行的府道、县道都有拱卫营在行军,除非林丹汗全歼了他们其中一部,不然不可能来的那么快。 但问题来了,上直拱卫营的单一人数虽然不如林丹汗多,但也不可能在几个时辰就被全歼,并且一点消息都送不出来,因此现在他魏良卿自己都是迷糊的。 朱由校见状有些气郁,而这时门外也有净军来报: 听到金錝来到,朱由校连忙让人传他进来,而两天内只睡了两个多时辰的金錝出现的一瞬间,他便跪在地上作揖道: 金錝给朱由校喂了一枚安心丸,朱由校听后也松了一口气,连忙赞许道: 金錝羞愧地低下了头,毕竟让天子被围这种事情,大明历史上也就那几次,其中还有好几次是在朱元璋创业时期。 眼下的大明可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强大,在这种时候出现了皇帝被围的事情,可以说比盛唐时期李隆基被人当众打了一耳光还丢人。 估计朱由检知道这件事之后,会马不停蹄地组织第四次北伐。 这种时候,国力不国力的已经不重要了,林丹汗此举等于把大明的脸面丢在地上踩,踩了之后还要撒尿。 朱由检不找回这个场子,恐怕在王公贵族、贩夫走卒看来,这件事情就是他一手促成的,目的就是为了杀自己哥哥来夺取皇位。 在金錝想着自家齐王殿下知道这件事后会有多生气时,殿外忽然传来了号角声。 这号角声的含义十分明显,那就是北虏想要谈判,因此,金錝连忙对朱由校作揖道: 听到这话朱由校皱了皱眉,而魏忠贤更是厉声道: 金錝没有理会魏忠贤,而是试探性地对皇帝询问。 朱由校不是朱祁镇,他选择撤来大定宫是有把握的,除非各拱卫营看着他被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