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直布罗陀 (第1/3页)
“你吃饱没?” “吃饱了……” “我没吃饱……” “我这还有四文钱” 常乐坊街头上,当饭后出门散步时周伯谦突然开口,李定国便知道他没有吃饱,于是摸了摸自己的腰带,从里面拿出了几枚铜钱,数了数后递了出来。ωWW. “我这有两文,我们凑在一起就六文了,能吃两碗云吞面!” 周伯谦一看钱够了,当即双目放光的看似沿街寻找。 两人走在常乐坊的主干道上,四周说不上很热闹,因为常乐坊毕竟偏远,住的人也大多是东城的底层,没有什么消费实力,因此开店摆摊的自然不多。 不过,若是真的要寻找,倒也是能寻到不少好吃、好玩的。 “铛铛铛铛!” 正当李定国这么想着的时候,不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转头一看,原来是戏台上开始了说书。 说书今天的故事是《三国演义》,说书人坐于一角,台上还有这几个身穿戏服的戏子配合他演出。 “走!我们看看去!” “嗯!” 李定国隔着老远看到,心里觉得有趣,刚好周伯谦开口,他便跟着周迫切走到了看台下,站在了前排,抬头看戏。 “话说那诸葛孔明能掐会算,知道这司马懿一定会从不敢进城,因此高坐城楼,十指横扫,那琴声……” 台上的说书先生一边说、后面的戏子还在演戏,李定国和周伯谦站在空地上看着戏,四周有些钱的大人则是坐在了桌椅上。 这桌椅不能随便坐,坐下后要点一些东西,例如李定国他们旁边的桌椅刚刚两名儒生,眼尖的伙计便立马端上了一盘葵花籽,还有一盘糕点和一壶粗茶。 儒生们一口吃一点糕点,然后不说话的喝一口茶,动作娴熟优雅,看的周伯谦口水直流。 他们四周充斥着和他们一样不花钱看戏的百姓,有的人一边听一边拍手叫好,围观的人群足足有两三百人,台下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女童拿着一个铜锣接钱。 一些坐在桌椅上的儒生待那女童走过来,便拿出七八文钱,轻轻的放在了铜锣上。 “谢谢爷~”见到有人出手,女童便也喜笑颜开的称呼了对方一句爷。 旁人看着这群儒生出手这么阔绰,也不由吧唧起了嘴巴,毕竟七八文钱是他们两三个时辰的工钱了。 “我肚子太饿了,我们先去吃东西吧。” 周伯谦是很想看戏,但一想到还有半个时辰就宵禁了,心里也不免着急了起来。 带着李定国,他四处找吃的,四周好吃的东西很多,但想要两个人吃,而且还能吃好,并且不能超过六文钱,这就有些难度了。 “四文?!怎么涨价了啊!” 跑到一个云吞店前,当周伯谦看到那熟悉招牌上的云吞从三文变成了四文,他当即就惊呼了起来。 “冬季rou价贵些,要不要来两碗?” 包着云吞的摊主笑了笑,周伯谦连忙摇头,李定国见状也道:“你吃吧,我不饿。” “那不行,我们吃别的区。”周伯谦说罢,拉着李定国就开始走街串巷了起来。 这一路走走停停,他们最后找到了常乐坊最热闹的一条街。 六文钱被他们尽数花了出去,到手两个烤红薯和两盒干吃汤圆。 所谓干吃汤圆,实际上就是裹上花生面的面团子罢了,但即便如此也花了他们六文钱。 两人一手拿着烤红薯和干吃汤圆,一手用牙签把干吃汤圆挑起来放到嘴里,周伯谦吃的十分满足,但看着渐渐散去的人,还是不免抱怨道: “朝廷都把宵禁从戌时延迟到戌时四刻了,为什么就不能像元宵一样,取消宵禁啊。” 天启十一年正月的时候,朱由检考虑到民生经济,特意在战前宣布大明宵禁从戌时调整为戌时四刻。 调整之后,许多地方的门店税确实能多交了一些,百姓也能在每日劳作后多玩一会儿了。 不仅如此,从宵禁延后后,白日里才有的跑腿小哥也开始在黄昏时分跑腿,工钱也跟着涨了些。 对于周伯谦这种十二三岁的少年郎来说,他最想的就是每天都能和元宵节那天一样玩耍。 面对他的抱怨,李定国也试着解释道:“夜里终究有些危险,那些‘采生折割’的贩子都喜欢黄昏行动,更别提晚上了。” “那倒也是……”一听到‘采生折割’的人贩子,周伯谦缩了缩脖子,同时他们也走到了家门口。 时代发展到了明代,蜡烛的价格但是没有那么贵了,不过蜡烛的照明能力肯定是不高的。 比起即便晚上都能“灯火通明”的齐王府,周家院子只有微弱的火光。 “娘!我们回来了。” “冬……冬……冬……” 周伯谦推开了门,朝着院子里叫嚷,同时暮鼓声也开始响起。 腊月的京城早已天黑,周王氏和周喜娘在会厅刺绣,听到周伯谦的声音,两人抬头看了一眼,就继续低头刺绣了起来。 李定国跟着周伯谦走到门口,只看到两人面前摆着火盆,旁边放置蜡烛。 只有这一上一下的火光,才能让她们在不伤手的情况下刺绣。 虽说是刺绣,但毕竟是妇人手艺,即便花费一个月刺绣,那也不过只能换得百来文罢了。 不过,即便只有百来文,那也够买五六斤rou,能吃两三天了。 这也就是周家有个当总旗官的顶梁柱才能吃rou,换做寻常百姓家,那基本都是存起来,等待秋后缴税的。 “你爹托书吏官寄信来了,你给看看是什么意思,喜娘看不全。” 坐在火盆前,周王氏对进门的周伯谦开口,周伯谦闻言也连忙接过了信件,拆开后念了起来。 “丁未,军中兵马轮换,我与营中兄弟与南军互换,前往广州驻守三年,而后换防。” “近来军中传言四十五岁以上者尽数退伍,若留原籍,可转业为地方兵马司,衙役,亦可学习后为官,若是退伍,依军龄赏田,十亩,从军三年以上者每年递增十亩。” “若是愿意前往麓川、旧港、关外三省,退役则赏田百亩,从军三年而退役者每年递增百亩。” “如我这等总旗官身退役,兴许可以升官一级。” “吾明岁即四十有二,特意与吾妻子商量……” 一封信,主要是讲了青州营和广州营南北换防的事情,其次则是对军中四十五岁以上退役的讨论。 周伯谦的父亲已经四十有二,也就是这次换防三年后,他大概率也要面临转业和退伍的问题了。 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自然不太可能瞒着家里自己做主,因此准备提前和家里人讨论一下,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