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寻求解药 (第1/2页)
残阳嗜血,野径无人踪。 老树昏鸦,枯藤盘荒冢。 寒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暗蛮溪。 苦愁逢蛇草,畏落尸虫避魅魑。 所谓怪人所处皆怪,只这条路便足令常人退避三舍。 小尼姑慧若在前面领路,智贤大师紧随,赵汾殿后。 “师侄可知此人姓甚名谁?”智贤边走边问慧若道。 “回禀师叔,此人姓冷,人送外号冷鬼手。”慧若边走边答。 “阿弥陀佛,善哉!此人姓氏与外号也算是相得益彰了!”智贤自言自语后,便不再言语,一路无话。 经一番跋涉,三人到了一处崖壁下的洞xue前,小尼姑慧若便停下了。 只见她右手撑在石壁上歇息,左手指着洞xue道:“此洞便是冷鬼手洞府!” 智贤和赵汾便站定,细瞧那洞。 但见是一口阴森森的三角形洞xue,两块巨石紧靠在一起,形成洞口。 二人又向石洞周遭环视一圈。 只见:怪石林立,犬牙差互,瘴气浮生山坳,枯骨半掩草坡。 真真是一番死气沉沉的景象。 智贤看了看,并不言语,准备向洞里叩问。 只见他将锡杖立好,整了整袈裟僧袍。 站在洞口,双手合十,高声道:“贫僧德兴寺方丈智贤,久闻冷施主名震四海,今日特携二徒前来拜会阁下。” 话音落下半晌,却不闻洞内答应,智贤大师便又重复喊话。 连喊三遍,洞内俱无回应。 见此情形,三人颇感蹊跷,面面相觑。 “你肯定此处便是冷鬼手洞府?”赵汾忍不住问慧若道。 智贤大师也回头看着小尼姑慧若,待她答复。 慧若委实不愿理赵汾。 若非见智贤大师也看着自己,便不想答他所问。 智贤大师发现了他二人之间的嫌隙,只是不语。 见智贤大师正等着自己作答,慧若便道:“师叔在上,弟子绝不敢打诳语,若有一句谎言,便叫……” “罢了!”智贤听她将要赌咒发誓,便打断道:“师侄可曾来过此地?见过此人?” “弟子来过,也见过,不过却是三年前。” 顿了一下,慧若继续道:“彼时弟子尚未出家,只因母亲中了蛊毒,弟子便随爹爹来向冷鬼手讨解药,来了七回,却被他拒绝了七回,母亲便……” 慧若说着鼻子一酸,竟垂下泪来,再也说不下去了。 智贤和赵汾本就是侠骨柔肠之人,见慧若此般情状,顿生怜爱,便不再追问。 智贤大师忙道:“阿弥陀佛,师侄节哀,待为师且再喊他一喊却如何?许是睡着也未可知。” 接着智贤又连喊三遍,仍是无人答应。 智贤大师喊话之时,赵汾一直在观察洞口状况。 果真叫他发现了蹊跷之事。 且说那洞口地面,乃是进出洞口必经之处,本应会光秃无草。 然此时却是青草和着枯草,聚拢成堆了。 赵汾便对智贤道:“师父不必再喊,您且请看!” 赵汾说着,便用手指着洞口的草丛让智贤看。 智贤顺着赵汾所指,瞧了瞧,突然也幡然醒悟。 他叹道:“哎!看来此处已久未有人,罢了,我等且进去一看便知!” 慧若却不明白他二人打的甚哑谜,又不好问,便罢了。 三人准备进洞。 只因洞内昏暗,先做了几个简易的火把。 先用随身带的火折子点着火把,又从衣服上撕下几条布,蒙住了口鼻,方才进洞去了。 洞里黑漆漆的,幸有火把照亮。 只见越往里走空间越大,便是一个大洞厅,只因太过昏暗,也不知道是否有叉洞。 洞厅里弥漫着一股腐尸的味道,闻之令人作呕。 “冷施主可在否?贫僧智贤等冒犯了!”大师兀自呼唤着。 仍是没有回应。 三人便小心翼翼分头查看,却并无叉洞。 但见洞内石桌、石凳、石床等家用一应俱全。 赵汾发现石壁上有火烛,便用火把将火烛点亮。 只因这石洞太大,即使有火烛也仍显昏暗。 “师叔,有人……”慧若忽然道。 洞里空旷,声音便更显清脆,也更响亮。 智贤和赵汾便忙移步过去看。 却见一个背对众人、面壁而坐的人,头向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