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第1/2页)
傍晚时分—— 刘禅兴致冲冲的来到椒房殿,一脸的轻松得意,让殿内正在哄小金豆睡觉的张鸳嘻嘻笑道。 “小金豆。” “快给父皇请安。” 张鸳话音刚落,摇篮里的小金豆,当即咿咿呀呀的欢笑着,两只小手则是不断挥舞着,像是听懂了母亲说的话一般。 待到刘禅走到跟前,张鸳才笑着说道:“陛下好兴致。” “嘿嘿!” 刘禅嘿嘿一笑,随即半蹲着身子,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女儿的小手,笑呵呵说道:“朕的小公主,朕的小棉袄,看见父皇回来了,很高兴对不对?” 看刘禅如此兴致,张鸳悬在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此前刘禅出宫的时候,她虽然相信丞相是长辈,自然不会计较陛下在朝会上的戏言,只要陛下去与他说道说道,相信嫌隙定能化解。 不过,她自然也是知道。 丞相与陛下,毕竟属于君臣。 下午在朝会上,陛下的言语,确实有些过激。 作为丞相这类大忠之人,这无疑是一种伤害。 现在看到刘禅如此兴奋,想必已然化解丞相心中的心结,张鸳顿时长舒一口气,然后便与刘禅一起,与女儿小金豆说着话。 刘禅这边,一家三口是其乐融融。 但是在这宫城之外,很多人都是忧心忡忡。 因为皇帝突然说出这番话,难免不会让人有揣测之意。 比如说尚书郎谯周。 大汉入主关中,他由劝学从事,一跃晋升为尚书郎,据说原本丞相只打算给他官升一级,但是最后却是陛下破格提拔,晋升为尚书郎。 相比于劝学从事,尚书郎属于替皇帝办差的官员。 为了感激天子的提拔之恩,谯周便于未央宫第一次朝会,上奏请诸葛亮归政于天子,本以为如此正中天子之意。 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 在他提出归政天子,还有数十位朝廷官员,包括镇北将军魏延在内,都支持他的主张,希望丞相归政天子。 而且当事人诸葛亮也表示同意。 这看上去天子亲政,已经是水到渠成。 当诸葛亮同意归政时,大殿上支持归政的朝臣,无不欣喜若狂,因为大汉立国已经十年,除了先帝在位时,朝政由先帝说了算。 当今天子即位已经快八年,但是朝政之事,官员任免等等,皆出于相府。 谯周有着蜀中孔子的美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自然希望国家还是应该天子当政,才属正途,即使诸葛丞相德高望重,也不可僭越之。 可是—— 天子居然不同意,而且还当众反驳了他。 谯周自然是有些吃瘪。 天子不但不接受归政,反而还说了一大堆道理,最后的结果是,朝政之事依然照旧,政由相府,祭则天子。 虽然在归政的事情上,谯周等人吃了闭门羹,不过很快当提到增选妃嫔之事的时候,他们顿时又有些蒙圈。 原本以为,天子依然会如往常那般——唯葛氏之意是从。 却不想,仅仅是因为妃嫔人数的事情,天子竟然当众反驳葛氏,而且竟然还用了丞相若是不同意,朕即刻禅位与汝。 汝要不同意,皇帝汝来做好了。 谯周从散朝开始,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其实琢磨这事儿的人,除了谯周自然还有其他人,比如镇北将军魏延、武功侯赵云等人。 晚间—— 赵府。 “父亲!”赵统有些疑惑的问赵云道:“陛下今日在朝堂所言...”还未等赵统说完,赵云当即呵斥道:“汝休要妄言,陛下天资聪颖,一向敬重丞相,今日之事只不过是陛下仁厚,不愿贪图美色耳。” “父亲,”赵统反驳道:“儿以为不然,此番我大汉能够入主关中,却如谯周所言,皆乃陛下奇袭之功。” 见父亲没在阻止,赵统则继续说道:“经历此番关中之战,陛下的才智已得印证,乃英主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