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9章:天降祥瑞 (第2/2页)
“诸位!”姜同首先看向韩铁成等香橼村的村民,像是羡慕又像是感谢的样子说道:“本官不但识得这碑上的文字,而且还知道此碑为何人所留。” “是何人?”韩铁成有些激动起来。 他们原本只是想知道,这石碑是什么来路,如今姜同说他不但认识石碑上的文字,而且都知道这石碑是何人所留。 看着众人都是期待的模样,姜同笑呵呵的道:“此碑不是他人所留,正是兴周八百年,姜某的先祖姜尚是也。” 呵—— 这下可是震惊了所有人。 此碑乃是助周灭商的太公姜尚所留。 “姜县尉,您就别卖关子了;”县长陈耀是个急性子,得知是姜子牙留下的石碑,当然也是有些激动,他追问道:“太公在碑文上所留文字为何意?” 知道了是姜子牙留下的石碑,所有人当然都希望知道,姜子牙在这石碑上,都写了什么。 姜同向陈耀微微拱手,然后大喜道:“县公,此乃天降祥瑞矣!大祥瑞矣!” “哦”陈耀顿时大惊,问道:“请姜县尉明示!” 所有人也都一脸期待的看向姜同。 “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姜同手指石碑,一字一句的念完石碑上的文字,没有少念或者多念一个字,石碑的正中间是竖着的两排文字,每排七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念完中间的十四个字,姜同指向一旁的三个小字,念道:“姜尚字!” 等到姜同念完石碑上的文字,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圣祖?”陈耀微微皱眉,突然又大喜的道:“圣祖,莫非是指当今天子?”说着,他看向众人,道:“自高祖斩白蛇起义推翻暴秦,建立大汉王朝,历十二帝,至王莽篡权...世祖光武皇帝推翻王莽的新朝,再续大汉,至献帝时曹魏篡国...当今天子一统中原,当是三续大汉。” 陈耀是县长,而且他说得也非常有道理,石碑上的文字也写得清清楚楚——圣祖三续汉国祚,也就是有一个圣祖皇帝,第三次延续了汉朝国祚。 从古至今,并无第二人,仅当今天子符合。 因为在此之前,大汉至高祖刘邦建立,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的时候,其实大汉已经算是灭亡过一次,只是后来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又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又建立了大汉王朝,而且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本就是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因此世祖光武皇帝建立的大汉,可算作再续大汉国祚。 如今的大汉,是昭烈皇帝刘备于建安二十六年,在成都宣布嗣武二祖登基称帝,国号大汉,改元章武,是为烈祖皇帝。 先主刘备乃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而当今天子刘禅为先主之子,也当属景帝后裔。 圣祖皇帝? 天子在世是不能有谥号的,所以现在没人知道当今天子的谥号,可是这块石碑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这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圣祖皇帝是第三次延续大汉国祚,当今天子已经完成了天下一统,本就是第三次延续大汉国祚,而且如今的大汉国富民强,已现盛世王朝的气派。 最主要的是,这块石碑是千年之前的古人留下的,而且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尚姜太公所留。 呵—— 这可是惊呆了众人。 这的确是天大的祥瑞,包括姜同、香橼村的村民、青柚县的官员们,以及青柚县的县太爷县长陈耀,所有人都是兴奋不已。 “大祥瑞!” “大祥瑞!” 陈耀激动得不得了,已经年逾五旬的他,此时犹如一个孩童一般,手舞足蹈起来,他兴奋的说道:“大汉万年,大汉万年!” 接着,整个县衙的人,都是齐声高呼:“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姜子牙曾兴周八百年,如今寓言大汉将延续万载,在场的所有人对此没有一丝怀疑。 等到众人高呼大汉万年之后,陈耀突然道:“既然太公已留此寓言,今又被我等获得...”说着,他看向姜同,道:“姜县尉,立即上万言书,敬请天子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千秋万载。” “诺!”姜同立时应诺。 姜同此刻那是兴奋的不得了,作为太公的后裔,能够看到祖先留下的碑刻,而且是这种大祥瑞的碑刻。 这怎能不让他激动呢? ... 大汉兴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长安! 冬冬,冬冬,冬冬。 清脆的鼓声突然敲响,让未央宫前殿正在上朝的君臣,都是愣了一下,刘禅缓缓道:“去看看,何事击鼓?” “诺!”一个宦官闻言,急忙应诺离去。 不多时,那宦官一脸慌张的跑进大殿,上气不接下气的对刘禅说道:“启禀陛下,东城外聚集上万名百姓,他们请求朝见天子,所以这才敲了朝天鼓。” “” 刘禅闻言顿时愣住。 朝天鼓。 这可不是能顺便敲的,普通百姓除非遇到天大的事情,才能敲朝天鼓觐见天子,否则敲朝天鼓,那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这朝天鼓,是刘禅在迁都长安不久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警示朝廷官员,不可贪污腐败,不可欺压百姓。 若是百姓受到欺压,或者要检举贪污腐败的官员,均可敲击朝天鼓,直接上殿面君。 当然,老百姓有了直面天子的机会,但是若是胡乱敲击朝天鼓,这可是要诛灭九族的,所以从设立到现在,这朝天鼓,今天算是第一次被敲响。 这—— 还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那宦官已经说了。 上万名百姓,齐聚东城门外,他们要见皇帝。 发生什么大事情了? 万民百姓请求面见天子,这可是古往今来头一遭,刘禅也不敢怠慢,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也是有些慌张起来。 “相父!”刘禅急忙问道:“此事当如何处置?” 虽然现在刘禅早就已经亲政很多年,但是每每遇到大事情,他还是愿意先咨询一下诸葛亮的意思。 这就叫作尊重!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