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开始_收购鸡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收购鸡蛋 (第2/2页)

了,我是反应慢。现在心里才开始紧王,我这心跳得啊……”

    “哈哈哈哈……”

    在坐的领导们都笑起来。

    “领导,您过奖了。我只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在我们厂这个大集体里,我只起到千分之一的作用。”

    听到李浪这样,马厂长和赵科长的心情松了下来。李浪这人上道。

    跟着市领导来参观的其它厂领导,却有点失望。

    “李浪同志,请问,对于产品的改良,你有没有什么看法?”

    “我有一点浅见,就抛砖引玉。就面包,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面团的发酵……”

    李浪把生产工艺上的一些改进,简单的了出来。

    这些知识技巧,他教给了厂里不少人,外面的人只要有心,想学到手也没多大难度,他也不怕。

    其它厂的人又问了一些生产面包、蛋糕的专业问题,李浪很认真的一一回答。

    大家有点无语,你李浪在敷衍吧?偏偏他回答得很认真,很多细节都出来了。

    可是他的那些,却不是大家想听到的。

    了也是白。

    难道这个李浪只是烂虚名?还是有什么顾虑?

    知道从李浪身上得不到有用的东西后,那些人就不再问了。马厂长就顺势叫李浪离开。

    回到生产车间的李浪嘴角微翘,看得出心情很好。

    在这个时代,想有一个稳定又相对安全的赚钱门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他现在感觉到,一直在等待的赚钱机会要来了。

    ……

    来参观指导工作的领导离开后,马厂长和赵科长谈起李浪。

    “老王同志,李浪今的表现是很好,但是,没拿到他掌握的配方,我心里还是不安。这事,你尽快处理好。”

    “厂长,我明白,我马上去办。”

    ……赵科长把李浪叫到他办公室。

    “李浪,刚才领导指导工作,让我们厂增加产量,尽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食品的需求。我们厂准备多开几条生产线,多招一批工人。”

    “现在你们几个负责调配,等生产线多起来,你们肯定忙不过来。我就想直接把配方交给厂里,以后你的工作就轻松很多了,直接做大师傅,只用安排人做事。”

    领导就是领导,话就是好听。

    可无论赵科长的比唱的还好听,目的也是为了拿到李滥配方。

    李浪一直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科长,我下乡的地方房山,老乡们穷,日子不好过。他们想把鸡蛋卖到城里赚一点钱改善生活。”

    “但他们又没有渠道,就找到我,想让我帮忙,所以您看这事……”

    赵科长想不到,因为卖鸡蛋的事情被开除的李浪,这时又打起了鸡蛋的主意。

    他意味深长的看着李浪,李浪微笑的回看他。

    两只狐狸大眼看眼,然后一起笑了起来。

    两人都是精明人,有些话不用得太明白心照不宣。

    “李浪,你在这等着,我去请示厂长。”

    “那麻烦科长您了。”

    十来分钟后,当赵科长回来时,李浪看到他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这事妥了。

    “李浪,你的事成了。厂长很关心乡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觉得我们有能力帮的就尽量帮一把。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这事就你负责。”

    赵科长知道,李浪是想到乡下收鸡蛋卖给厂里来赚钱。

    他特意交待李浪一些注意事项,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老话得好,朝中有人,果然是好办事。

    谈妥了这事之后,赵科长就单刀直入:“李浪,配方你看什么时候能交给厂里?”

    “科长,接下来我得请一段时间的假去忙鸡蛋的事情。他们两个跟我学了一段时间,该学的也都学会了,厂里的事他们能应付得过来。配方我现在就写给您。”

    赵科长激动的:“好。李浪,做事够痛快。我没看错你。”

    他想不到,李浪这么顺利的就把配方交出来。

    李浪写下配方给了赵科长。他也不怕对方卸磨杀驴,因为他还有后眨

    赵科长看着配方,眉头下意识的皱了起来:“李浪,这个特制材料2是什么东西?”

    李浪笑了笑,:“这个是我研制的发酵材料,可以是配方的重中之重,市面上买不到的。您放心,我已经制作了大量的成品,现在够用一段时间的了。”

    赵科长看了李浪一眼,心想:难怪这么痛快的把配方交出来,原来还留了后手,这子也太贼了。

    李浪不得不给自己留后眨他做的是富贵险中求的事,一旦事发,后果很严重。

    他不得不心谨慎,那特制材料,就连他很信任的人都不知道配方。

    赵科长心里肯定有点不痛快,但他也只能认了,谁叫这是李滥独家配方呢?他和厂长往上走的希望,放在了李滥身上。

    他和李浪就是一条船上的人,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互相利用,但如果互相拆台对谁都没好处。

    “你子啊,心眼就是多。”

    “哈哈,科长,给您交个底,用不了多久,我这特制发酵材料的配方和做法,也会一并交给厂里,您就放心吧。”

    ……

    李浪向科长请了假。接下来几,他就要开始往乡下跑了。

    这一次的生意,他没有带上几个人。他不在厂里的时候,他们俩就要负责生产的事,厂里离不开他们。

    他向他们俩各借了一百块钱。

    两人听到李浪要借这么多钱,连问都没问他借钱干什么就直接把钱给了他。

    ……

    李浪收鸡蛋的第一站就是房山。

    这是他下乡呆过的地方,地方熟悉,还有熟人,办起事来方便。

    第二上午,李浪骑着自行车离开燕京城,往房山而去。

    中午吃饭时间,房山某个村,广播里传出声音。

    “乡亲们,有人来村里收鸡蛋,一斤3毛5分钱,要卖的算好数量,到村长家报数。”

    “乡亲们,有人来村里收鸡蛋,一斤3毛5分钱,要卖的……”

    广播喊了一会,很多村民往村长家里跑去。

    70年代的农村,一个字就是穷。

    这个时候,买卖都是国营的,他们就算想卖鸡蛋,理论上只能卖给国营单位,价格还低,一斤就3毛3分。

    所以现在听到一斤3毛5分,很多村民都心动了。

    李滥搞鸡蛋之路现在马上开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