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瞒天过海 (第1/1页)
刘钰听到脚步声,转头一看,连忙恭敬的行礼道:“刘钰拜见陛下!” 卢奂听到这番话,也赶紧起身,对着走来的李隆基开口道:“卢奂拜见陛下!” 李隆基看着刘钰和卢奂,说道:“你二人不必多礼!” 接着又将目光放在了卢奂的身上,有些疑惑的问道:“卢奂,卢卿的的葬礼为何置办的如此简单?” 卢奂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还是刘钰代替他回答道:“启禀陛下,置办卢尚书葬礼的钱,还是卢夫人卖了自己的首饰才凑出来的。卢夫人还因为来长安的路上得了重病,都没钱请大夫来看。” 李隆基听完,内心五味杂陈。 他深吸了一口气,走到了卢怀慎棺椁面前,接过卢奂递过来点燃的香,李隆基持香说道:“卢卿,你为大唐所做的一切,朕都铭记于心。如今你的葬礼办的如此寒酸,是朕愧对于你,朕在此向你郑重道歉。” 卢奂听后想说什么的时候,却被刘钰拉住了。 李隆基说完,持香拜了三拜,才将香插入黍米中。 他转身又对着卢奂说道:“卢奂,你父亲乃是我大唐的宰相,葬礼岂可如此的寒酸。朕决意,卢卿葬礼以从一品国公品阶入葬。稍后朕会命人将钱送来,切不可轻待。七日之后,你前往太极殿听候朕的命令。” 卢奂哭了出来,跪下回应道:“卢奂谢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岁!” 李隆基本来还打算去找姚崇的,可看着这一幕,心里也不是滋味,便带着高力士转身离开了。 刘钰和起身的卢奂,也赶紧说道:“恭送陛下!” 刘钰招呼了卢奂一声,说自己去偏厅找自己的姑父说这个事儿,卢奂自然赞同。 他也知道刘钰是想要将陛下来的消息和陛下的旨意,告诉姚崇老大人。 刘钰到了偏厅,见到自家的姑父竟然在椅子上睡着了,嘴角还残留着口水。 他不忍打扰自己的姑父,可这个天气这样睡下去,肯定是会着凉的。 刘钰还是上前推着姚崇的肩膀,喊道:“姑父,快醒醒!” 姚崇醒来,看着刘钰啊了一声,随后看清楚了是刘钰,一脸的遗憾,也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刘钰见状,奇怪的问道:“姑父,您这是怎么了?” 姚崇深深叹息了一声,才回答道:“我在梦里梦见卢公了!我梦到卢公留我在府里吃饭,做的菜正是去年让我意犹未尽的炖葫芦,还有那淳朴芳香的半壶花雕酒。” 刘钰自然明白,姑父是在怀念卢大人了。 姚崇将卢怀慎视为毕生知己,如今卢怀慎故去,只怕最难受的莫过于姚崇了。 只是刘钰还得来禀报,之前李隆基来的事情。 “姑父,刚刚陛下来过了!” 姚崇立刻站了起来,说道:“陛下来了,现在在哪?” 刘钰回应道:“陛下和高叔叔已经离开了,陛下给卢尚书上了一炷香,还向卢奂承诺,卢尚书的葬礼会以国公葬礼的规格来举办!” 姚崇并没有高兴,平静的开口道:“这是卢公应得的。” 刘钰诧异,他没有想到自家姑父会说出这句话。 说实在的,这句话可能会有点对李隆基有那么一点不尊重的意思。 可姚崇能够说出这句话,显然也是气愤卢怀慎这样的一代贤相,死后葬礼竟然会冷清到这个地步。 姚崇从偏厅走到灵堂,卢奂也起身行礼道:“姚公!” 姚崇开口道:“陛下来过了?” 卢奂回复道:“陛下来过了。” 姚崇继续问道:“卢奂,不知卢公的神道碑可否由老夫来撰写?” 卢奂一愣,随即回答道:“姚公愿意为家父撰写神道碑,卢奂求之不得!” 开元四年、冬月初八。 卢怀慎以国公葬礼入长安北郊,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 同一天,老曾头架着一辆马车,载着卢氏和卢弈离开长安。 马车上,卢氏抱着一个布裹,不知道在想什么。 坐在旁边的卢弈对着卢氏问道:“娘,我们把父亲的骨灰私自带回灵昌,若是被陛下得知,这可是欺君大罪啊!” 卢氏不满的瞪了卢弈一眼,才回答道:“你爹为大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很早就说等以后辞官了就回故里,如今我只是在完成你爹的心愿。就算他是皇帝,又能够如何?如果要杀,让他砍我一个人的脑袋就好了!” 卢弈苦笑,小声说道:“儿子不是这个意思!” 卢氏压根没有听,也根本听不进去。 她只知道自己的男人如果还活着,肯定会让自己把他送回灵昌的。 他是在那里长大的,那里有他的父亲和祖父。 相信他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赞同自己这个决定的。 没错,在长安北郊下葬的并不是卢怀慎,而是衣冠烧成的灰烬! 这件事情世间只有四个人知道,一方是三个人,卢氏和卢家两兄弟。 还有一个人则是刘钰! 没错,就是刘钰! 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刘钰竟然有如此大胆,胆敢欺君! 可在下葬前一日,这位卢夫人和卢奂找到了刘钰,他们想要将卢怀慎的遗体送回老家灵昌进行安葬。 刘钰先是震惊,随后觉得刺激,再就是确实应该帮。 只是李隆基已经下旨了,要将卢怀慎的以国公葬礼规格下葬在长安城北郊,想要将卢怀慎的遗体运出京城完全不现实。 刘钰只能够想办法,最后的计策是只能够将遗体烧成骨灰,才能够进行瞒天过海。 卢奂为难,卢弈不同意。 最后还是卢夫人咬牙决定下来,按照刘钰的办法做。 唯有这样,才可以将自己的夫君带回灵昌。 而具体的cao作办法就是,赶在下葬前一日烧掉卢怀慎的遗体装入骨灰盒,再以卢怀慎以前穿的衣物,将其烧毁,当做卢怀慎的骨灰,对他人交代。 至于如何解释,那就更简单了。 就说卢怀慎死前交代,要以骨灰的方式下葬,这样就可以不占太多的土地。 这个理由可能用在别人的身上会显得十分的荒唐,可若是卢怀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觉得理所应当了。 卢怀慎生前便是此般清廉之人,死后也不肯占据多少土地,这样的风骨又有几人能够相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