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司马伦即兴会诗上 (第2/2页)
束皙越众而出,拱手向司马伦一揖说:“臣有。”司马伦问:“束卿选的哪两个字?”束皙应道:“臣所选的是‘有无’二字。”司马伦点头说:“不妨写出来与众位一同鉴赏。” 束皙于是也提了笔,坐在桌案开始书写,寥寥几笔之后,一首诗便跃然纸上。众人围拢在一旁观看,只见束皙写道——“宣武场上万人逐,只缘开此报国途,可喜豪杰猛将有,何愁山河卫士无。” 司马伦粘须微笑颔首,他目视孙秀问:“如何?”孙秀面露微笑答道:“甚好,记室是名闻四方的大才,在相国府上正是可堪大用。” 有了两人首肯,余下的众人当然又是一阵吹捧。耳朵里面凭着同僚吹捧,束皙面上微笑应对,然后拢手立在一旁。吹嘘了一阵,宣武楼上诸位也继续琢磨起自家的诗来,毕竟相国钦点的诗会,逃是逃不掉的。 孙秀一脸的智珠在握,心底里却暗自急的跳脚。他看看正在低头沉思的王敦,你帮我写写?他又看看眉头紧锁的荀崧,要不你帮我下捉刀?扫视一圈下来,一个看懂他孙中书眼色的都没有,孙秀心中大骂,还是什么朝野俊杰,一个个都没个眼力的,不知道维护上官吗?你们不知道我写不出来吗! 稍待了片刻,只见左长史顾荣向着众位同僚拱手笑笑说:“各位我也有了。” 司马伦闻言笑道:“彦先南国士人三甲,想必也是佳作。” 顾荣谦和的拱手说:“文字粗浅,只是为诸位作个陪衬罢了。” 顾荣字彦先,本是吴郡吴县人,是当年吴国丞相顾雍的嫡孙,早年在吴国时就被举为五俊之一,吴国降服后,顾荣入洛阳又与陆氏兄弟合称洛阳三俊。这一番司马伦上位,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招揽人才的心胸,便提拔了名声在外的顾荣入相国府行走。 顾荣也提了笔,他笔走龙蛇,三下五除二纸上又是一篇诗文写就。众人去看,只见诗曰“塞外健马雄,关中猛士竞,十发全无虚,锦袋银弢尽。” 陆机在边上看着,顾荣一首诗完结,他低声笑着说:“这是用了反格,非用仄平,反用平仄收尾,选的是‘竞、尽’二字。” 顾荣笑道:“我方才看城下骑射十分精彩,就琢磨了这一首,写的粗浅,还望诸位品评起来手下留情啊。”却是刚刚顾荣看到骑射场上太史誉仰射中的那一箭触动了灵感,于是就做了这一首出来。 满奋却是抓住了诗中“十发全无虚”这一句话,他向相国司马伦说:“微臣贺喜王爷。王爷您看顾长史的这一句‘十发全无虚’,正是因为王爷您下令比武选士才能让这样的人才有机会为国家效力,王爷您英明啊。” 孙秀也立刻把握战机说:“满尚书所言极是,臣也为王爷贺,此番组建府卫必然是人才济济,可堪大用。” 司马伦脸上的笑容更甚,他说道:“本相不过是给有心报国的人一个投效的机会而已,想不到民间如此热衷投效本相的府卫,实在是让本相欣慰不已。”说完他得意的捋了捋胡子,然后问陆机:“陆参军也做好了吧?” 陆机恭敬的答道:“臣下已有诗一首,尚请王爷评鉴。”说着他也在宣纸上疾书起来。众人只见他写道——打马抽长箭,且将角弓开,白羽离弦去,豪杰络绎来。 似乎也不是很厉害,看样子这些名士多半是徒有虚名,只是靠着互相吹捧而已。孙秀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拉低了对陆机的评价,他却不知道陆士衡只是不想锋芒太过罢了。 陆机写完后搁了笔说道:“臣下方才也是看城下骑射比试十分精彩,就取了‘来去’两个字做诗眼写了出来。” 司马伦笑的合不拢嘴,“本王也觉得那个年轻人马上仰射的一箭真是精彩,不过诸位卿家的文章更是精彩。” 这时候最早提议填诗的司徒何劭也捋着胡子说:“诸位老夫也写了一首,不过我这一首取了巧。”说完他老人家也取了笔纸,只见他写道“宝马跨下驰,羽矢弦上走,无影徒有声,见尾不见首。” 孙秀看了说:“这是首尾的字眼。”何劭的诗没有按照常例把‘首尾’两字放在不同的句子,显然是不和规矩的。 何劭说:“文笔不好只能如此,诸位见笑了。”说着何老头向着众人拱拱手示意自己就是倚老卖老,自认才疏学浅了。 当然老人家也有这个资格不是?众人忙说司徒老人的诗作妥当的很,值得我辈学习云云。 孙秀竖起了大拇指说道:“何司徒您老这是照顾晚辈面子呀?” 满奋立刻接下联说:“司徒大人韬光养晦,水处下而不争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呀!” 何劭听了这一众的妙语忍不住伸手点着众人笑道:“你们这些人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