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发生过的_1.20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0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2/2页)

习能力产生了这种感觉,就觉得拿奖学金代价太大,便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定下了一个总方针——六十分万岁。

    按照这个总方针,方自归上课虽然不至于完全不听,可是完全不打算听仔细。古人云,“读书不求甚解”,那么能解到六十分已经非常好了。况且《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没说大学之道在拿奖学金。方自归觉得自己从小这么讲义气,早已深谙大学之道,学习成绩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但第一学期有一门课,同学们就没有特别认真,集体拿出了“不求甚解”的求学态度,而方自归却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听得相当仔细。这门课,就是曾经令大批反动派闻风丧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哲是必修课,并且这门课是四个班一起上的大课,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普遍的真理,也可见这门课也很容易浑水摸鱼。然而,这门课的最后一堂课却没人开小差,因为,这堂课要划考试重点。

    这堂课绝对是这门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很多同学甚至认为都可以完全没有龙,但绝对不能没有睛。就好像佛教说rou体不重要,重要的是心。

    考试重点画完了,同学们都有了心。但此时,离下课还有二十分钟,课堂里一片沉默,有一些尴尬。

    “这就是本次考试的全部重点。”老师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课堂上沉默了一会儿,方自归举起了手。

    “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

    方自归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的问题是,到底是意识还是物质推动了历史?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生产力推动了历史,而不是社会意识。我对这个说法有些怀疑,想和您交流交流。”

    “你怀疑什么呢?”

    “老师,生产力推动历史我是承认的,可是我们再深入一下,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

    “是实践推动生产力。”

    课堂上,开始有同学窃窃私语。

    同学们普遍认为,划完重点以后大家都有了心,方自归在划完重点的以后还跟老师讨论意识和历史,心理上有问题。

    方自归却侃侃而谈起来:“我完整表述一下我的观点吧。具体地说,是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力。这不是我说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小平同志说的。那么再追溯一层,科技进步靠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教育和科学研究。而教育和研究虽然也要用到物质,比如教室和实验室,但它们本质上,不更是一种精神活动吗?所以我认为,是精神活动,即意识推动了历史,不是所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物质,推动了历史。”

    老师一时无语,然而说:“这位同学的观点很新颖,但你的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如果你在考试中说‘意识推动了历史’,肯定会被作为错误答案的。好了,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方自归以为,老师这么说,是自己的观点无法被驳倒。于是,方自归又问下一个问题:“刚才老师提到了‘实践’。而我们这门《马哲》课,‘实践’这个词在教材里确实随处可见,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问世的时候,共产主义没在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实践过……”

    然后,老师和方自归就在这堂画龙点睛的课上,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直到下课铃响,讨论还没有结束。

    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同学感到很不耐烦,因为这个讨论再进行下去,会严重影响午饭质量。工大食堂也是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配置优质资源的。特别是,大学生不需要应付高考,拖堂非常罕见,特别是拖堂的课又是这种不求甚解的课。

    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竟然不生气,但他也终于觉得疲于招架了,想起了三十六计中的上计,看了看表。

    “哟,已经下课这么久了。”老师看着表说,“今天这位同学提出很多新奇观点,可惜没有时间一一讨论。下课!”

    下课以后,丁丁首先批评方自归道:“你怎么这么无聊啊?这会儿大排都卖完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