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订亲 (第2/3页)
以为孙杰父母已逝,不断的叹息摇头。 门外起了脚步声,孙玲推门而进。 穿着一件红花棉袄,脸色红晕,眉眼弯起。 “可定了下来?” 来到孙杰身旁,迫不及待的看向孙初文。 “女大不中留,怎得这办猴急?”笑骂一声,宽慰道:“定亲于上元节那天,至于成亲之时,不会太久,再做商议也不迟。” “好,我去厨房催催饭!” 孙玲看了孙杰一眼,又急忙走了出去。 “不知,你是如何看待这天下局势?” 孙玲走出去后,孙初文看向孙杰,脸色平静,语气平缓。 “万历年间,党争始现。时朝堂有浙党、秦党、晋党以及东林。 万历末,天启初,辽东颓败,国土沦丧,天兵却成丧家之犬。 魏贼祸乱朝堂,东林阉党之争激烈,阉党得势,东林颓丧。边事愈发糜烂,先后丢失辽阳等坚城。 当今陛下登基之后,又信重东林,朝堂上下却成了东林一言堂。 边事愈发糜烂,朝廷不得已而加税。北方百姓困顿,南方富庶,可东林一言以蔽之,使得北方百姓愈发穷苦。 灾荒又起,失地之民揭竿而起,横行日久……” 孙杰的声音起起伏伏,言语之间满是对朝堂的失望,满是对当局的失望。 “那你觉得,当今天下该如何医治?”孙初文又问。 “已重疾难返!”孙杰摇了摇头。 如何能治?要是往前推些时间,说不定还有机会,可如今,前途渺茫啊。 “据我所知,闯贼已经伏诛,剩余大小贼寇,也已经投降,按理来说,局势尚可,不至于吧?!”孙初文的声音低了几分。 孙杰回道:“治标不治本罢了,杀了一个高迎祥,还有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即便把这些人全都杀了,还会有其他人。” 来自现代,自然清楚如今天下病症在何处。 想要拯救这方天地,必须推倒重来,重建秩序。 孙初文没再问了,陷入了沉默。 许久之后,他说道:“以后,咱们两家可就成了一家人,有些事,可要相互扶持啊。” “那便是!”孙杰肯定的回道。 …… 上元佳节如期而至,孙家张灯结彩。 门外搭了戏台,西秦班登台唱戏。 冷是冷了些,可待遇很好,钱粮很足。 周边围了一大堆人,不断叫好。 府中管家站在门口,一一招来前来祝贺之人。 好歹也是西安府有头有面的人,场面自然热闹。 古代定亲成婚繁琐,讲究“三书六礼”。 “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一整套下来繁琐复杂,一般情况下,除了深宅大门或者皇室宗亲之外,普通百姓只是象征性的走个流程。 孙初文知道如今孙杰多有不便,所以简化了过程,留下最主要的几个环节。 一天工夫,定亲仪式便已结束。 要是按照常理,在未成婚之前,男女不能见面。 孙初文没有管这些,第二天便把孙玲送了过去。 如今的孙玲,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是孙杰的半个媳妇了。 在西安府留了将近一个月,二月初,便带着孙玲北上驻地。 马车驶出城门,孙初文三里相送。 官道荒草枯,土路连天际。 看着北上的马车,孙初文低声念叨:“或许,我这次的选择,将会带来别样的收益。希望老天爷莫要哄骗我了!” 一语言罢,坐上了身后的马车,回了家。 过了年,便要干活。 地还没有解冻,天气还很寒冷,普通农家不用太过cao劳。 但对孙杰来说,却耽搁不得。 驻地的城池已经到了结尾时刻,主体城池已经构筑成功。 站在远处看,一个大型堡垒,突兀的显于黄土地上。 城中难民早已经完成了甄选,挑选了两千多精壮。 加上之前那些,如今便有四千多精壮。 这四千精壮,分为四个千户所。 新入伍的新兵蛋子开始了漫长的训练,有了之前的底子,这次训练方便很多。 城中人多了,王笔手中的活也更多了。 一天天忙的不成样子,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将蜜糖阁的账房调了一些过来,为王笔打下手。 从王笔离开后,蜜糖阁就重新招募了一些可靠的账房。 其中一些还是王笔推荐的,知根知底,可以任用。 有了这些人加入,倒是解决了一些事。 孙玲也没有闲着,自告奋勇主理内务。 主动帮着王笔处理驻地大小事,对孙玲来说,帮王笔,就是帮孙杰。 不得不说,孙玲确实有几分本事。 很多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就连王笔都不得不感慨,孙玲是处理内务的好手。 有了孙玲的加入,孙杰能省很多事。 完全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该注意的地方,不用再有太大的担心。 …… 房间中的煤炉呼呼作响,虽已开春,但天气依然寒冷,晚上不生炉子,房间冻得慌。 孙杰坐在炉边,看着一旁的孙玲,“明天我要出去一趟,可能需要七八天才回来!” 孙玲微微一愣,忙道:“这是去哪?怎么需要这么久的时间?若是不紧要,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