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不知将军做不做生意? (第1/2页)
热门推荐: “完了!” 崇祯踉跄的倒在床上,脸上满是惶恐。 军报上说,前几天,建奴多尔衮统领兵马,从青山口关破关而入,纵横于蓟辽之地。 蓟辽总督吴阿衡和蓟镇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镇守中官太监郑希诏逃走。 建奴攻破蓟辽之后,长驱直入,朝京城而来。 多尔衮的主要目的,和之前差不多,先进攻通州,然后再和皇太极兵合一处,共同攻打京城。 三镇兵马还没有到达,皇太极连破两城,如今正朝京城而来。 多尔衮攻破蓟辽重镇朝着京城而来。 一时间,整个京城暴露在建奴的兵锋之下。 崇祯手中无可用之兵,如何能不心惊胆颤? 坐在床上的他,惶恐万分。 连忙看向站在旁边的曹化淳,大喊道:“让杨嗣昌他们进宫,让杨嗣昌他们进宫!” 这两人,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是兵部侍郎。 曹化淳二话不说,转身离去。 黑夜中传来阵阵车轴摩擦声,杨嗣昌陈新甲他们两人,在曹化淳的带领下,进入了皇宫。 等他们两人来到暖阁时,崇祯已经坐在了里面。 已经焦急的不成样子,脸上满是慌张。 尽管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可依旧惶恐不已。 “陛下!” 杨嗣昌恭恭敬敬的朝着崇祯行了一礼。 “行了,事态紧急,这是从蓟镇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你们两人看看!” 崇祯急忙将手中的八百里加急拿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也连忙把八百里加急拿给了杨嗣昌和陈新甲。 两人看过之后,也都是一副惶恐样子。 “如何?该如何?!” 等两人看完之后,崇祯一脸焦虑的问道。 杨嗣昌和陈新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没了办法。 这大半夜的,他们两个能有什么办法? 支支吾吾了半天,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崇祯怒了。 “你们两个,平时主意不是很多吗?这次怎么哑巴了?朝廷需要你们的时候,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崇祯的急性子毛病犯了。 手中没有足够的兵马,没有足够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把眼前这两人活剐了,也没有用。 杨嗣昌和陈新甲连忙跪了下来,脑袋低下。 “想,给朕好好想想!” 崇祯一拍桌子,大声呵斥。 杨嗣昌大脑飞转。 还真被他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说起来,他想到的压根不是什么有用的办法。 而是一个甩锅的办法。 他抬起头,朝着崇祯拱拱手,道:“陛下,当务之急,应该夺情卢象升,顺便发布天下兵马勤王令!” 把卢象升弄出来,分担崇祯火力。 历史上的杨嗣昌就是这么干的。 五月份,卢象升的老爹去世,卢象升回家丁忧。 一般情况下,需要丁忧三年。 但也不一定非要三年之久,有时候,皇帝可以强令官员出仕,称为夺情。 不过,夺情的话,会给皇帝留下冷酷不近人情的标签。 “非此不可吗?” 崇祯又开始犹豫。 好面子的缺点,一览无余。 “陛下,非此不可!” 杨嗣昌肯定的说道。 崇祯没再说话了,陷入沉默之中。 都这个关头了,还在考虑自己的面子。 黑夜过去,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杨嗣昌回了兵部。 一晚未睡,崇祯终于做出了决定,同意了杨嗣昌的办法。 不过,崇祯还是将自己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 他自己没有下旨,把这事交给了杨嗣昌,让杨嗣昌通过兵部,以兵部的名义,调卢象升回来。 杨嗣昌无奈,可也无可奈何。 中午时分,调令发了下去。 骑马的令兵带着兵部的调令,往南直隶常州府而去。 …… 京城东北方向出现了精良无比、人人有甲的队伍。 这正是孙杰兵马,领头的是赵大顶。 在他身后,是十几辆放着建奴人头的平板马车。 这些人头有一个共同特点,脑袋光秃秃的,只有脑袋后面有一根老鼠尾巴一般粗细的辫子。 想要人头卖出个好价钱,必须先把名声打出去。 孙杰打了胜仗,可除了他们之外,几乎没人知道。 这可不行,做生意必须要有曝光量。 但建奴人头这事,空口白牙的也没人相信。 大明军事疲弊这么多年,谁能在野外浪战打败建奴呢? 恐建奴症早已根深在大明军官心中,要是没有明摆着的人头,孙杰说破天也没人相信。 同理,若是孙杰直接发捷报,崇祯恐怕也不信。 所以,孙杰弄来了十几辆平板大车,把一千多个人头放在车上,让赵大顶拉着这些建奴人头,直接在京城走一遭。 没有什么比建奴人头来的震撼。 队伍很快来到了京城城外。 但城墙上的守军误以为他们是建奴兵马,瞬间风声鹤唳。 如今建奴肆虐,他们没有收到官军到达的消息,现在突然有一支军队出现在京城城外,他们如何不怕?! 尤其是这支队伍装备精良,人人有甲。 官军,有这样的装备吗? 虽然和建奴的大不一样,可也不愿意相信这是官军的兵马。 城墙上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崇祯耳朵中。 暖阁中的崇祯再次惊骇。 他不敢相信,这才多长时间,建奴兵马就到京城城外了? 怎么这么突然! 惊惶无措的他,急忙让杨嗣昌代替他巡视城墙,督战士兵。 杨嗣昌不想去,他也以为是建奴来了。 连忙称病,把这个皮球踢给了陈新甲。 陈新甲极不情愿,可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好带了几个随从,急匆匆的去了城墙。 当他来到城墙,看清了城外兵马时,认出了他们的来历。 那明晃晃且独特的铠甲,除了孙杰之外还能是谁? 陈新甲和孙杰的军队相处过,自然认识这些标志明显的铠甲。 紧张的心情舒缓很多,心中的忐忑也消失的差不多了。 赵大顶也来到了城墙外面,靠着干涸的护城河,手持小喇叭,朝着城墙上大喊:“我是陕西中路参将孙将军麾下军官,我军大胜,阵斩建奴千余,前来禀报!” 声音经过小喇叭的扩大,在城墙上传荡。 就像是听天书一样,几乎所有听到的士兵都愣在了原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