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放眼望去,尽是死路 (第2/2页)
简直都是不可理喻的。 …… “我们应该代表整个人类向整个宇宙问好!一切的社会学模型还有那些理论都告诉我们只要跨出第一步!将会得到的是一个怎样温暖的拥抱和问候!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相较于现在这样一个冷清的复合体而言,在那样一个过去理论井喷,技术飞速发展的复合体拥有着超人的热情。 在将自己能够做到的防护手段做到极致以后,在个人工业主义和备忘录助手在整个人类中普及以后—— 整个人类文明甚至为了这一步做出了整个社会形态上的变化,就是为了迎接可能温暖的拥抱或者冰凉且黑洞洞的枪管。 但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等到。 一个刚刚止住啼哭的婴儿带着好奇的眼神直接降生在了宇宙那唯一的,遂古之初就空无一人的宝座上。 没有一个学者肯相信或者承认这样的事实,所有人都将问题归结在了信号发送的广度和频率上。 也许是这个宇宙比较空阔而我们所处的位置则相对的偏远?也许广播的速度太慢而信号衰减得太快?也许被黑洞或者大质量的星体挡住了?也许…… 没人相信没有更高层次的文明了,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哪怕相较于宇宙而言就连快子信号也太慢的缘故,更何况宇宙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后来依旧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即使整个银河系中文明的数量就超过了五十万又怎么样?或者说那才叫一个更奇怪的问题,就连一个小小的银河系都诞生出了如此之多的文明! 一个起码已经存在了130多亿年的宇宙中居然找不到更高层次的文明?!无论是哪一种可能的猜想都是如此的糟糕——也让天灾理论更让人信服。 这也是复合体对于科研总是抱有一种奇怪的激进和保守的态度的原因——人类在太阳系这样一个蜗牛壳中搭建了一个完整的道场,并将它打造的几乎坚不可摧。而许多的研究,无论这样的研究有多么危险,却依旧要提高安全后在太阳系内进行的缘故。 谁会允许对于诸如黑洞这样危险的天体研究在自己的母星系进行呢?这就像一个国家决定在自己的首都进行核武器的试爆,甚至为此他们还为此修建了完善的人防工事一样。 而对于类人的态度则同样如此。 谁会因为家里的孩子被猫咪咬了一口就为此消灭掉家里除了人类以外的一切生物呢? 这样种种的古怪之处对于一代代逐渐演变而来的复合体中的人们而言都是如此的正常的。 而对于林升而言,就是这些矛盾和古怪的地方给他带来了“这就是人类的未来!”的美好的观感和赞叹。 就像狂热的追星族对于明星的自我美化,林升将这些或好或坏的制度或者方式视为了更高的智慧地体现——一种古代人无法理解现代人的体现。 但所有的学者都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对于未知的妥协,虽然这未必不是一种智慧,但这绝非林升所想的那种,这只是一种单纯的出于生存的妥协。 “总之,这也算我们对于那胖老家伙们(道德伦理委员会)的胜利嘛!”几个圣者对这样一个结果非常的满意。 他们大多人的研究方向或多或少都处处受到道德伦理委员会的掣肘。天知道他们等这一天等的有多久了! 即使每一位圣者无疑都对人类和人类文明本身抱有最为厚重的期待和关注,但是支撑着他们走到这样的道路的无疑还是对于真理的探究的热情。 这也是人类道德伦理委员会同样看这些家伙们不爽的原因之一——将真理和人类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无论选择哪一样都有着极大的可能。 “乐观的想,”活得最久的圣者,也就是在太阳系中活动了最长时间而不是逃离进神经组合网络的圣者对于计划表示信心,“出了问题我们还是能补回这个窟窿不是吗?” “哈哈,就当做女娲补天了!” “那我们这算不算是先把天劈了个窟窿?毕竟没有窟窿怎么补嘛!” 气氛最后还是变回了一如既往的欢乐,毕竟对真理的探究从来就是一件让圣者们感到幸福的事情。 “不过一切的防护还是都要以最高的安全度来进行。” 最后一句话为会议画上了句号。 就像科研越接近真理往往越难进行下去,到了复合体这样的层次,每次对于科研的探索所需要面对的都是莫大的危险。 不过不把天劈一个窟窿怎么知道上面又是怎样的风采呢? 思格德永远不知道自己在一个遥远的星系做出的微小的举动带来的是怎样的进步,就像登月者在月球表面所踩出哪一个脚印一样。 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