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穿越重生  (第3/4页)
在眼里,咱们村能力有限想帮你都使不上劲,这是大伙想方设法凑出来的,你莫要拒绝。    而且,说是大伙凑的,可有一半是你刘爷掏的腰包呢。”    刘爷正蹲在水池边处理那只麂子,此刻闻言眼皮都不抬的道:“给你就收着,买都买了,除了你老姜村谁还用得上不成?”    姜不苦将药罐小心包起,道:“谢谢九叔公,谢谢刘爷,谢谢大伙儿!”    姜有德看着他,心中无限感慨。    姜不苦中等身材,面相普通,双目有些浑浊,是那种扔在人堆里就会立刻“消失”的人,没有任何出尘特别的气质。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小子,不知不觉间却已成了全村最有出息的崽。    姜有德道:    “把你从火场中救出来时,你双目流血,不能视物,都以为你被烟熏瞎了,没想到不仅完全好了,你更是有了如今的出息,这是祖宗保佑啊!    你千万别有什么负担,做好你自个儿就成,你走的越远大伙就越高兴。”    ……    午饭后,姜不苦辞别刘爷和九叔公,背上那巨大的土布背包,在沟壑山林间健步快走。    此去县学有近二十公里路程,其中山路就有十几公里,以他长年累月锻炼出的脚力,也需要三个小时。    为了不浪费这宝贵的时间,他一边赶路,嘴里一边念念有词,还不时掏出衣兜里的小抄本确认是否有误。    在他经过的山林中,有歌诀的余音随风而逝。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    而在走出老姜村数公里,正是山势走向最曲折多变的地段。    一左一右有两处崎岖蜿蜒的山道与下方流水潺湲的溪谷相接,而姜不苦所行山道,就要从这溪谷底部经过。    当他经过时,恰好看到左侧山道上下来一队道装打扮的道士,而右侧山道上则下来一队灰袍寸头的僧侣。    他们都挑着巨大的尖底铁桶,来山下溪谷之中。    也不是山上就没有山泉,事实上,在山地之中修筑寺观,最重要的一项参考标准就是此处地下水或者山泉水是否稳定,数量是否足够,其重要程度甚至不比灵气浓郁度这个指标差。    之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来还要下山挑水,其本质是为了锻炼门人弟子和僧众。    领头挑铁桶的那位中年道士看见姜不苦,眼中露出笑意道:“平平,又开校了?”    姜不苦点头。    此人是老姜村的人,一大把年纪却对长生求道执着不改,只是以前苦求无门,或者说很多门都敞开在那里,只是他进不去而已。    反倒是两年多前才在此处创建基业的青叶观并不对修行资质有份看中,反而更讲究缘分,你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了合适的选择,那就说明是你的缘分到了。    这是这位求道者在村中的说法,不过,以姜不苦现在的眼界已经看得非常明白。    这些道观其实大多数都是宗门竞争中的失败者。    他们越来越难在宗门竞争激烈的修行界立足,于是便改变策略,不再在修行上过度用力——反正用力也使不上去。    转而学习佛寺的做法,从修行立足变成宣传与信众立足,并与之产生正面而直接的竞争。    那位中年道士听到姜不苦的回应,继续开口招呼道:    “你求道心诚的态度,就是顽石也会被你感动的,你若是不愿参与城中修行,青叶观也会是一个很好地选择。”    不出所料,他再次开口话题就已经拐上了拉人入伙这事上。    也已经成为他们见面谈话的“标准”流程。    所以,他反倒更希望这一路上没有遇到他们。    而另一侧的寺庙僧众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在他的注意力关注过去的时候,他们总会适时的给予回应。    在发展新的信徒上面,他们比那些道观反而更加从容不迫。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自从他很小的时候陪村中老人去过一次这个名为“小黑山寺”的寺庙之后,他心中的一些固有观念认知就发生了强烈的动摇。    僧侣不是光头就算了,不念佛号也算了,可寺庙中没有一个佛陀你敢信!    那接受众人祭祀崇拜的,不是任何一个佛陀偶像,而是一根棍子你敢信!    这简直就是一件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发现。    所以,相比于青叶观的一众道士,姜不苦心中对那群小黑山寺的僧众更多了几分难以言明的亲近态度。    看向他们的目光都充满了友善,这搞得那些挑水的僧侣们都有些莫名其妙,最终,只得归咎于这位施主与佛学实在是太有缘。    不过,无论是对于姜不苦来说,还是对于另外两方来说,这都只是一件再普通寻常不过的邂逅,这次相遇之后,大家依然在各走各路,努力前行。    ……    同一时间。    蓬乐县学。    三年级教学组长赵文俊走进校长办公室:“校长,我不同意让姜平升到一班。”    张晟一脸迷糊:“姜平是谁?”    作为县学校长,他并不过问具体的教学,除了几个特别拔尖出挑的,其他学生也都不认识。    赵文俊道:“您不知道,他可是我们教学组的名人,都戏称他为‘毅力怪’。    刚进县学时他被分在十班,因为每学期都有极大的进步,升到更好的班级,上学期他就已经升到了二班,而根据他上学期末考的成绩,这学期他就要升到一班去。”    张晟闻言愣了好一会儿,这才疑惑道:    “这么励志的学生可不多见,你为什么不同意?”    “因为他除了毅力之外,真就一无是处!”赵文俊道。    “怎么可能?人家凭实力从十班一路升到一班,这在我们学校也是头一个吧。”张晟道。    赵文俊啪的一下将一份资料排在校长办公桌上:“这是我从档案室抽调来的有关他的学习档案,您看看。”    【姜平档案:    新历二九七年生人,新历三零二年,即五岁时进入村小,直到新历三零五年,即八岁之前,都在村小上学,因资料缺乏,难以统计。    新历三零六年,进入大黑山镇小学,以文科成绩满分,武科初测各项指标均不及格成绩开始预备修炼学习。    新历三零九年,即该生十二岁时,该生以文科成绩00分,武科成绩57分,综合成绩2.分,镇综合7成绩晋入镇中学,开始正式接受完整的修炼基础学习。    新历三一二年,即该生十五岁时,该生以文科成绩00分,武科成绩6分,综合成绩76.6分,县综合564成绩晋入蓬乐县一中即蓬乐县学深造,开始正式修行。】    张晟看到这里,忍不住抬头对赵文俊道:“这表现,真的很不错啊,即便武科成绩很糟糕,但能以这样差的起点达成如此成就,不正说明他的难得吗?”    赵文俊翻开资料第二页,示意校长继续看。    之前的档案信息因为价值本身不大,都只在关键年份有一些信息记录,其他时候,都是空白。    可自从学员进入县学以后,档案信息就会详细跟踪其每年甚至每学期的表现。    【该生进入县学后,根据其成绩被分配进入十班就读。    一年上学期末考,文科成绩00分,武科成绩65分,综合成绩79分,全校第407名,一年下学期晋入七班就读;    一年下学期末考,文科成绩99分,武科成绩74分,综合成绩4分,全校第22名,第二学年晋入四班就读;    二年上学期末考,文科成绩9分,武科成绩0分,综合成绩7.2分,全校57名,二年下学期晋入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