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打脸来了 (第2/2页)
高雯弱弱地拿起了遥控器,换台,小脸红彤彤的,这首歌不适合跟家人一起欣赏。 父母一左一右怒视着她,估计正在找打她的借口。 从小就乖巧听话的高小羊,只有在男朋友这件事上格外坚持,都破防了,总不能白白破防吧,那不是更亏? 而且,小树哥哥对我那么那么好,比如,嗯……反正就是好! 话语音乐节颁奖现场,马小树唱完两首歌,现场掌声雷动,含义复杂。 颁奖典礼结束,马小树被记者们团团围住了。 马小树早就料到了,很淡定地回答着记者们的提问。 “马小树你听过《wait》吗?” “没有,我其实不怎么听歌,我喜欢打游戏。” “你对《wait》连续三次战胜你的歌,拿到金曲奖、最佳作词、最佳作曲,有什么看法?” “没看法。” “你和蔡孝坤认识吗?” “第一次见。” “有网友们为你鸣不平,觉得组委会针对你、打压你,你怎么看?” “非常感谢组委会邀请我来演唱,希望明年还能来这里工作。” “你今晚一个奖都没拿到,真的不生气吗?” “但是我赚到钱了呀,那个奖杯我看了,不是真金的。” 这下,倒是把记者们整不会了。 谁家的奖杯是真金白银的?那不亏死? 再说了,你一个当红炸子鸡不想要奖杯,只想赚钱,会不会太没有志气了? 马小树又说道:“我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首先,请网友们理性看待这次颁奖,奖杯只有一个,不可能人人获奖,我拿不到奖肯定是我还不够优秀。其次,蔡孝坤和我没有矛盾,我们都一样,只是为广大观众们提供娱乐服务的普通文艺工作者而已,没必要把我们架得太高。最后,大家没有必要为这种事情在网上争来吵去,努力工作挣钱过年吧。” 记者们把马小树的话原原本本录了下来,然后……深加工。 于是,就变成了这样: “马小树内涵音乐节组委会:我不如蔡孝坤优秀!” “马小树:我和蔡孝坤没有矛盾,他只是个很普通的文艺工作者。” “马小树称看不上华语音乐节的奖杯!” “马小树参加颁奖典礼只是为赚钱过年,言语充满蔑视。” 另一边,不知道蔡孝坤说了些什么,又被记者们“翻译”得有盐有味的: “蔡孝坤:《wait》是我最好的作品,战胜马小树很正常。” “《wait》的作曲和编曲甩《送别》十条街。” “蔡孝坤:马小树的音乐没有灵魂!” 差不多类似这样的,充斥在整个网络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此一来,一场粉丝骂战还是爆发了。 蔡某人那边,粉丝凶猛水军更是铺天盖地,但却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被冲得溃不成军。因为,马小树这边不但粉丝群体更为庞大,而且路人粉超级多。 一时间,仿佛所有网友都是马小树粉丝。 毕竟,《送别》和《wait》放在一起比较,智力正常的都会力挺马小树。 顶流爱豆,第一次尝到了被骑脸暴击的痛苦。 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谁才是真正的顶流,原来马小树粉丝那么那么多?原来马小树才是顶流! 实在撑不住了,第二天,蔡某人出来开发布会澄清,表示自己也是马小树的歌迷,对《送别》推崇备至,奈何组委会把奖颁给了他,他也很无辜。 然后,话锋一转,说《wait》是一首欧美风格的流行乐,作曲和编曲都是西方最先进的最流行的风格,在国外属于大众歌曲,在国内则比较小众,吧啦吧啦。 本来这样做,确实给事件降温成功了,但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当天下午,打脸的来了! 美国三大音乐奖之一的格莱美奖公布获奖提名。 所谓欧美风格的《wait》当然没戏,但马小树却拿到了三项提名,成为了被提名最多的亚洲歌手。 三项提名分别是: 马小树提名最佳新人奖。 《送别》提名最佳作曲奖。 《青花瓷》提名最佳流行歌曲奖。 一时间全网群嘲。 蔡某首当其冲,你的欧美先进风格人家不认啊,西方人品味真烂居然喜欢马小树。 华语音乐节也被骂得体无完肤,华语金曲弄洋文歌,人家外国大奖却欣赏中国风,到底是谁不要脸? 至于马小树拿不拿得到格莱美奖,已经不重要了,能让眼高于顶的老美送上三项提名,就已经赢了。 嘲讽发泄之后,大家发现一个bug。 马小树难道在国外也有歌迷吗?他才出道三四个月而已,怎么就引起格莱美的注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