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三十七章 沧江 (第1/2页)
鹿山雄奇,每至八月,万物葱茏,满山苍翠。 自年前万平军主力抵达鹿山地界后,便与朝廷大军在鹿山相抗。 如今已经交战大半年的光景。 整个鹿山,方圆百里,到处都是两军交战的战场。 从起初的二三十万人,到如今接近五六十万大军在此鏖战。 万平军和朝廷分别在此投入大量军队。 整个鹿山地界,成为了战场绞rou机。 大量的生命,在此地溃散、消亡....... 如今朝廷掌管鹿山大军的,乃是有着“天下名儒”之称的北中郎将元宗。 元宗此人,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年轻的时候,州城大官屡次征辟,他都没有答应。 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在他师父马荣的劝说下,才入仕做了国子监的博士。 很多年前的时候,江南匪患,有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元宗文武兼备,于是便拜元宗为江南道巡道员,统管江南剿匪一事,元宗到达江南道后,不过月余时间,就平定了匪患,获得了朝廷和天子的赏识。 之后元宗因病辞官,回到了灵州老家。 但仅仅过了一年,元宗就又被朝廷召回,做了议郎,参与儒学经典书籍的校勘和续写等工作,在读书界赢得了大量声望。 此番林霄战败之后,考虑到鹿山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朝廷就专门派遣这名儒将出马。 元宗年过六十,披挂上阵,到达鹿山后,利用鹿山的地形优势,很快便小胜了神宫将军几场,扭转了两军士气。 此后大军源源不断开入鹿山战场,朝廷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但元宗仍然不能将神宫将军毕其功于一役,和林霄当年的战况也差不了多少。 不同的是,这次天子咬牙坚持,任凭元宗在此拖延,坚信这个像他老师一样文武双全的老将,可以击败万平军。 正因为元宗的坚持,万平军心浮气躁。 战火烧到禹州的万平军,始终各自为战,未能聚集起更为庞大的洪流,也为后面秦虎率军平定禹州,奠定了基础。 八月初,秦虎亲率大军,直扑鹿山。 身为鹿山头号守将元宗,自然是大为欢迎。 ......... 鹿山北巡山脉,清罗江分支之一的沧江从北巡山脉一侧流淌而过。 此地过江再往北,那就是洵山山脉地界。 而往南,则是鹿山地界。 沧江渡口,是一座古城。 此城就名为沧江城,渡口往来船只,均会在此停靠摆渡。 战火烧到鹿山后,沧江城的漕运基本就停了,上游尚有一些朝廷的运粮船抵达此处,下游基本无船而来。 由于沧江漕运并不发达,所以沧江城的地位并不重要。 在多日鹿山大战中,也只有两军的两支偏师在此相互交战。 沧江因此也易手过很多次。 三五日是朝廷的,再过几日,可能就改换旗帜,成为万平军。 城中的百姓都习惯了,留下的居民少之又少,能走的,基本都走了。 如今的沧江城,是落在万平军手中。 十多日前,万平军大将刘闯新夺此城。 这一日,沧江上流飘来数艘巨大的船只。 船只上响起号角声,沧江城头的万平军,立即敲鼓示敌。 江两侧的高山上听到号角声,惊起无数的飞鸟。 听闻消息的刘闯,匆匆忙忙的从将军府赶了出来,走到了城头。 刘闯率军投奔神宫将军之后,被封为万平军大将,享受和大渠帅一样的地位和待遇。 但刘闯在之后的鹿山大战中,并未获得太好的战功。 此番夺取沧江城,算是刘闯自愿之举,希望可以通过夺取沧江城,彻底掐断朝廷的东西水运。 所以神宫将军也是有感秦虎即将对鹿山的万平军展开猛攻,提前布局。 刘闯万余精兵占据此城,等于在鹿山的最北面插下钉子。 按照神宫将军的估算,秦虎大军不大可能走水路,此地刘闯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多大的攻击。 “神宫将军也有失算的一天。” 刘闯面沉如水,望着西面大江上飘来的大船,当即下令全军戒严。 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 ......... 沧江上。 曹肃和樊龙不在同一大船。 樊龙万余精兵攻打沧江城,是秦虎率军缩小万平军活动范围的第一步。 此地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但打下之后,南边的万平军就只能依靠陆路北上。 两军等于是抱着同样的心思。 曹肃所在的大船,乃是朝廷水师楼船。 他还是第一次乘坐如此巨大的船只。 此船高十多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