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易小兴的高光时刻  (第1/2页)
    “骆驼不愧是骆驼。拍的实在是太好了。”一旁的胡国汉看的眼睛发光。    同属于科班出身的导演。    他从骆驼身上找到了那种熟悉的拍摄风格,就比如刚才车与人之间的光影转换,那种高级感,让他这个文艺青年看的很是享受。    但在他身旁。    老实人郝解却多次皱眉。    他觉得这个片子拍的不好,有种镜花水月,高高悬挂于天上的感觉。    但他就算情商再低,也不会把这样的话说出来。    至于一旁从演员转型导演的余丹。    说实话,她虽然看了整部片子,但好像觉得自己没怎么看懂。    直到现在甚至连人物关系都没理清,可她心底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嘴上只有夸赞,根本不敢有任何批评。    没办法,导演这一行其实还真是需要时间去打磨。    突然从演员转行导演,很多人刚开始拍的都是些很浅的东西。    而想理解更深层次的一些镜头语言。    甚至是内容,就需要长时间去琢磨。    至于易小兴,脸上的不屑之情差点没直接溢出来。    在他心里也给了这部剧一个评价,那就是画面优美,内容空洞!    易小兴是草根出身。    从他大学毕业再到入行打拼,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混出了个人样,他深深的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那就是发掘广大底层群众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愿望。    所以在看了骆驼的《刹车》后,他内心深处是很不屑,觉得这片子要真播出去的话,肯定没多少人看。    然而那四位导师和八个影评人的给成绩却让他有些心惊。    7.6!    怎么打这么高的分?    所以,这就是科班出身,主流身份的价值?    可是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了好不好?    易小兴咬着牙。    经过了钟兴的一次打击,现如今再看到骆驼,他更是有些内心不稳。    然而比赛可不给他时间。    随着编导叫人,第二个导演郝解被点了上去,开始接受影评人和导师的“审判”。    老实人站在台上很尴尬,搓着手,眼睛都不敢四处乱看。    底下的刘振平看到这一幕,为了让他放松,忍不住调侃道:“郝解导演啊,你这个样子特别像我的表弟,哎,对对对,手摸兜的样子更像了……”    郝解被他说的不好意思,张绍钢和他关系不错,赶忙过来解围。    “几位老师,咱们先看片……”    和骆驼那画面精美光影交错的《刹车》不同,郝解的片子从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三个字,接地气。    同时,他用的竟然是4:3的画幅格式,画面格调上还是黑白。    故事刚一开始,第一个画面就是一个男人在赶着一群牛。    然而谁能想到,几秒钟后,电影的第一个人物竟然是一个看上去流里流气的汉子,而他做的事情竟然是抠鼻屎!    这也太接地气了。    整部片子的节奏不快,但从人物和动物之间的搭配,融入整个剧情来看。    这分明讲的是陕北农村的男人买媳妇从而造成的悲剧,女人最后跳崖,男人心中存在着巨大的愧疚,把自己编织在了谎言当中,形成了那个梦。    这是最直观的解读。    但钟兴却从里面读出了一丝不一样的东西。    尤其是对照片头刚开始的06年。    相互印证之下,他认为这是对现实的映射,是对较为封闭地区所产生的现实问题的批判。    “这个闷葫芦的实力还真不是盖的。”    故事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从主人公的梦和现实之间交替对比,该说的也差不多了。    等到片尾出字幕,当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小屁孩儿,赶着一群羊的样子时。    钟兴整个人瞬间震惊。    他觉得这个孩子似乎就是片子开头的那个男人,但似乎又不是。    因此在那种地方这个事情是不是会形成一个轮回,尽管明知道有错,也有人还是会干那样的事?    想到这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也才知道眼前这些导演的实力都不弱。    想想也是。    要真拉跨的话,就不可能站在这。    《冯海的梦》最终的评分是7.7,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