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2 水淹大梁! (第1/2页)
自从秦军围困大梁已经过去了五个月,五个月的时间,大梁城内还算安定,但人心惶惶。 长此以往下去必然发生内乱。 而王贲也下令修建水坝蓄水,如今已经过去了三月。 水坝一旦开闸,大水足以将整个大梁城淹没。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秦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魏国。 可王贲没有这么做。 他在等。 等魏国给出最后的答案。 大梁城外的一处荒郊,赢侈正带着人收拾墨家窥探军营的弟子,突然收到了赵国传来的一则消息。 燕赵扯皮了三个月终于和谈结束。 而这三个月也是赵国军队准备的时间。 领军者赵国名将李牧,出兵十万援助魏国。 虽然在数量上比不上王贲的大军,但大梁城中还有魏国的城防军。 而且李牧这个人用兵如神,又有守城之利,赢侈根本就不敢小看。 “告诉王贲不要再等了,我会让罗网在城内散布消息,魏王舍不得王位,舍不得荣华富贵,要带着大梁城一起灭亡。” “三天,三天后就得开闸放水。” “另外让王贲多多准备竹筏和小船,做好事后的营救工作。” 大梁城跟个王八一样,又有六指黑侠带领的一众高手在城内,罗网暗杀魏国官员都做不到。 是此,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王贲在等水,魏国在等援军。 不同的是,王贲蓄水早已经足够,魏国的援军迟迟不出现。 如今赵国好不容易和燕国和谈,派出了十万援军。 秦军却发出了决堤水淹大梁城的消息。 …… 大梁城内。 无数箭矢飞入城中,奇怪的是这些箭矢都没有箭头,箭矢的前段都绑着一截布条。 用魏国的文字写道‘再不投降,三天后决堤水淹大梁’。 同时潜伏在城内的罗网散布流言。 一时间,魏国还未从赵国的援军即将到来的高兴中回过味儿来,又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 水淹大梁。 看到这四个字,仿佛就能看到滔天水浪扑向大梁城。 土生土长的魏国人只清楚自家事儿。 大梁城处于平原低洼地带,这大水一来,后果不堪设想。 恐慌,绝望的情绪蔓延开来。 整个大梁城乱作一团。 魏王宫前更是每天都挤满了人,他们不是来求魏王投降的,他们只想知道魏王,自己的国家有什么应对的方法。 他们是来求一个安心的。 即使到了濒临绝地的地步,魏国人也没有想过投降。 这一幕幕也都被暗处的魑魅魍魉看在眼里。 消息传回军营。 王贲沉默了。 他知道不可能继续拖下去了,李牧的大军一到,那时候大梁肯定是打不下来的,而且他这几十万大军也会变得十分危险。 虽然李牧只带了十万大军而来,但李牧这个人就能顶十万大军。 加上魏都大梁的城防军。 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兵力相差不大了。 而对方又有守城之利,本土作战。 太危险了。 “三天后,魏国不投降,便决堤吧!” 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王贲缓缓地吐出了那几个字。 一众将领也是神情肃穆。 虽然不愿意看到魏国民众受难,但李牧的大军已经开拔离开易水。 或许都不需要三天就会兵临城下。 王贲甚至都改变了原先的四面围城计划,将北面和东面的秦军全部扯到了西部高地。 一方面是防止李牧偷袭,一方面是防止大水把自家的军营给冲了。 最简单的道理,你死好过我死。 秦军的动向没有瞒过魏国的侦查,毕竟几十万大军的排兵布阵很难隐藏。 也就是说,秦国这次是要来真的了。 …… 大梁城,魏王宫。 魏王不安的盯着群臣,咆哮道,“废物,废物,通通都是废物,寡人为什么养着你们这群废物!” 魏王气急败坏,群臣心惊胆战。 最终魏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龙阳君的身上,龙阳君不仅是他的‘宠妃’,更是他信任的谋士。 龙阳君此时也是眉头紧锁。 秦军打算水淹大梁城?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也是大吃一惊,原本那坚守待援的心瞬间就动摇了。 他比普通人更加清楚大梁的地势。 这大水要是一来,大梁城的城墙再高十丈也没卵用。 这几乎已经是死局了。 而且赵国虽然传信来说李牧的大军已经开拔,但是秦国在上党还布置了后手。 只要李牧的大军敢离开赵国,那上党的秦军就会动作。 并不一定需要两线开战,秦军只需要以上党为根基,不断地袭扰赵国就行了。 赵国出战,他们就一碰即退。 赵国不理,秦军很可能假戏真做。 思量再三,龙阳君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只得老实的说道,“臣没有办法。” 听到这话,魏王面露失望之色。 连他最倚重的龙阳君都没有办法。 魏王面如死灰的挥了挥手。 可抱着最后一丝侥幸的心理,万一秦国只是虚张声势呢?他们不可能真的水淹大梁,毕竟这么多民众呢! 而且就算要水淹大梁,没有足够的水也没用。 他们起码还得蓄水一段时间。 如此看来,秦军应该是虚张声势。 带着这样的想法,魏王再一次来到了后宫。 …… 时间来到三天后,李牧率领十万赵国精锐南下。 “还有多久抵达大梁城。” “回禀将军,翻过前面的那座小山坡就是大梁城了。” “全军戒备。” 李牧点点头,大声下令。 最新消息,大梁城仍旧处于秦军的包围之中,被数十万秦军围困,水泄不通。 不过李牧也没有打算进入大梁城内。 他决定在城外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与大梁城互为犄角,守望相助。 秦军数量太多,而且主将是王贲,也是擅谋知兵的将领。 偷袭没什么意义,对方肯定做好了防范。 然而,就在赵军越过小山坡的时候,却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 大水,滔天的大水。 哗啦啦! 轰隆隆!! 隔着老远只能看见大梁城的尽头,水天一线的地方,一道白色的线条不断地接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