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33章:驴车上疯癫的夫子:大宋要完啊 (第1/2页)
翌日,一大早。 当徐虎赶着马车来到“鲜鲜烩”餐馆门前时,果果、杠头、二牛和小铜豆,四个孩子已经蹲在角落等候了。 赵顼连忙让四人坐上马车,并且为他们买了包子。 郑东行的马车跟在后面,里面坐着杭州城城南最好的一名大夫,他们也将赶赴方笼寨。 片刻后,两辆马车一路向南,朝着城外驶去。 四个孩子坐在马车上,充满好奇,但是一动都不敢动,生怕将马车上的东西弄坏或弄脏了。 赵顼与他们闲聊了几句,四人才慢慢放松了下来。 …… 大半个时辰后,赵顼听到外面徐虎的声音。 “公子,外面便是方笼寨了!” 马车的速度也逐渐慢了下来,根据女孩果果的引导,朝着她家驶去。 赵顼掀开窗帘,朝着外面望去。 在一片低洼的黄土地上,满是各种用木板、树枝、茅草、土墙搭建的简陋房屋。 一排排、一片片,歪歪扭扭。 其间,散落着晾晒的衣服、牛车、驴车、堆起的干柴。还有人用树枝围成一个小空间,养着鸡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怪怪的味道。 不远处,有一条非常肮脏溪流,流水断断续续,两边泥泞不堪,一些地方垫了一些木头和石块。 有妇人在两侧洗衣洗菜。 此处的生活条件,又脏又乱又差。 并且这些房屋,还不是这些穷苦百姓们搭建的,而是他们租赁的。 很难想象,十里外便是繁华的杭州城,而这里简直就是贫民窟。 到了夏天,气味必将更加难闻。 但对于这些做小买卖的百姓来讲,这里又像是避难所,如果没有这里,他们可能只有回家种地了。 片刻后,马车停下,果果率先跳下马车。 赵顼也下了马车,前方一处只有几平方大小,高度大约只有两米多一些的木屋,便是果果一家三口的居住之所。 屋内休息,屋外做饭。 周边的绳子上还挂着一些晾晒的咸菜。 此刻,赵顼终于明白这里为何叫做方笼寨了。 这就是一方方笼子,将穷苦百姓都关在里面了,甚至将他们的一生都关在这里了。 繁华的杭州城排斥他们,回到村里又养不活他们。 只有这里,才有可能混个温饱。 “咳咳……” 刚走到门口,赵顼就听到里面妇人的咳嗽声。 赵顼想进去看一看,却被徐虎拦住了,他担心里面有传染病。 赵顼只得作罢,来回在周围观望,而被请来的崔大夫迅速钻了进去。 不远处。 数名身着灰色棉袄,头发乱糟糟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打量着赵顼这些陌生人。 这些老人基本都在七十岁以上,年迈地已经干不了体力活了,甚至看不成孩子了。 眼力好一些的,身子骨还算行的,还能编个筐子,织双布鞋,补贴家用。 身体不好的,只能双目无神地坐在方笼寨中,一坐就是一整天。 每天的盼头,就是两碗裹着苦野菜的稀粥,直到彻底闭上眼。 十里外的繁华,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片刻后,崔大夫走了出来。 “唉,这不是病,这是饿的了,长期饥饿,导致身体虚弱发昏,我开几副药,然后每顿至少能喝上一碗稠米粥,连续一个月,也就能站起来走路了!” 赵顼微微点头,看向果果,说道:“果果,稍后我会让人把药给你们带来,另外我再给你带你家两袋米,你照顾好你娘亲,等你爹回来就好了!” 果果听到此话,眼泪再次落下,跪在地上朝着赵顼使劲磕头。 一旁的杠头三人也紧跟着磕头。 赵顼连忙将四人扶了起来。 这四个孩子其实心底都不坏,只是被生活逼得没有退路了。 赵顼作为大宋皇帝,看到还有一大波百姓再过这样的日子,心里自然不舒服。 就在这时。 一个男孩突然跑过来,朝着杠头说道:“杠头哥,有人在抢你家的粮食!” 杠头听到此话,转头就朝着西边奔去。 赵顼等人也连忙跟了过去。 就在三百米外的地方,一个木屋前。 一个身穿灰衫头戴小帽的中年人,正在和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争夺一布袋大米。 大米正是昨日赵顼赠给杠头的。 “老婆子,这就当作是这个月的房租了!”说罢,中年人使劲一拽,将大米拽了过去。 而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这下子,摔得可不轻。 “奶奶!”杠头大喊道,然后抄起一旁的一把锄头就朝着中年人砸去。 中年人身子一躲,闪了过去。 “杠头,你找死是不是?”中年人大骂道。 锄头被扔在了一边。 有两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