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58章:第一个被拖出垂拱殿的官员  (第2/2页)
无法购菜,于是双方便争论扭打起来。后来那名商人听说这些家仆来自几位相公,顿时怂了,一个劲地磕头道歉……”    一旁的皇城司提举白宿补充道:“那名商人胡言乱语,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导致一些流言出现,大多都是辱骂几位相公的。”    赵顼看向韩琦,问道:“此事按照朝廷惯例,应如何处置?”    “官不与民斗,一般情况下,都是官家责罚诸位相公闭门思过三日并严惩家仆,然后便算过去了!”    赵顼摇了摇头。    “不,此事不能按照惯例。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朕知晓,朝廷的臣子都爱名如命,不愿惹得百姓愤满,故而都会先认错。但此事,他们没有错!”    “传朕命令,令那名商人亲自前往菜市口,讲述事情真相,并向当时所有受到波及的购买者道歉。至于这些奏疏,都退回去吧,他们本就无错!”    “官家,这种事情经常都是说不明白的,百姓会不会感觉到是官官相护,然后几位相公可能要遭受更多辱骂了!”    欧阳修对这种事情最为了解。    很多情况,官员才是弱者,因为民意凶凶,有时根本不论对错,只论对自己是否有利。    “谁若敢说官官相护,直接将其带到朕的面前来,朕与他论一番道理。朕的臣子,朕该护的时候就要护,不能让他们受委屈!”赵顼一脸认真地说道。    听到此话,殿下四臣都甚为感动。    估计待此话传到富弼等人耳朵里,那一定是开心到痛哭流涕了。    翌日,一大早。    赵顼刚来到垂拱殿。    韩琦便带着司农寺少卿刘泽之来了。    刘泽之,乃是仁宗期间的老臣了,年过花甲,头发花白,而今在司农寺担任少卿。    韩琦将其带来,多半是因为暖房种菜之事。    刘泽之大步走到中间,拱手道:“官家,暖房种菜,万万不可啊!”    一旁的韩琦面露无奈,显然是没有说服刘泽之,故而后者闹到了垂拱殿。    “为何?”赵顼问道。    “其一,仁宗皇帝不许;其二,天时不可违,不时不食,若在暖房种菜,必遭上天惩罚呀!”    “就这儿?”    赵顼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耐着性子解释道:“当年皇祖父不许,乃是因为暖房较为耗钱,而百姓大多都买不起青菜。但是现在我大宋国库充裕,完全可以大批量修建暖房。”    “至于所谓的不时不食,只是一句传言罢了,不足信,自秦汉来,便有人在暖房中种菜,朕也没见有吃死的!”    “官家,我大宋百年来都没有尝试在暖房中种菜,自然是有一番道理的,请求官家且莫尝试,此法乃是逆天而行呀,是会毁了大宋国运的!”    听到这话,赵顼的脸色愈加冰冷。    “刘泽之,你好歹也是进士及第,怎么尽信这种民间流言。几根青菜能毁了我大宋国运?”    “官家,老臣在司农寺任职三十余年,乃是有经验的,官家且莫胡来呀!”    赵顼越听越气恼,问道:“朕且问你,你在司农寺任职三十余年,可曾尝试过暖房种菜?”    “没有!”刘泽之摇了摇头。    “可曾尝试过培育新的农作物,让土地增收?”    “粮谷乃天赐之物,人力弃能妄加更改!”刘泽之挺了挺胸膛,十分自豪地说道。    “你……你……”    听到此话,赵顼已经无语了,朝廷里怎么还有这种顽固不化的官员。    他长呼一口气,然后开口道:“刘泽之,朕不再和你说太多了。暖房种菜必须要在我大宋境内大范围施行,这是设定的新法,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你要愿意做,就去执行,若不愿意,可直接请辞!”    此刻,赵顼的话语已经十分冰冷了。    他还从未对一个官员如此厌恶过。    “官家,臣……臣是一片忠诚之心呀,所言所行,皆为书中所载,前人所行,暖房种菜确实是逆天之举呀!”    听到逆天之举,赵顼顿时烦了,高声道:“徐虎,将这个迷迷湖湖的臣子拖出去!”    很快,徐虎走了过来,先是捂住刘泽之的嘴巴,然后将其拖了出去。    刘泽之,算得上是赵顼登基以来,第一个被拖出去的臣子了。    一旁,韩琦连忙拱手。    “官家,是臣的错,不该将这个愚昧的老臣引过来,暖房种菜之时,臣将亲手去抓,保证全国推行!”    赵顼点了点头。    “朕一般是不发脾气的,但遇到这种自认为忠心,其实愚蠢到极致的臣子,朕实在不愿与其多言!”    “朝廷正值变法之际,将那些不能接受新观念,新想法,并且倚老卖老的臣子,都找出来,让他们自行请辞。不然朕若再遇到这样的官员,绝不轻饶,中书亦有举荐不当之责!”    “臣遵命!”韩琦重重拱手,在这一刻,他的心中都产生了一丝畏惧。    ……    入夜。    韩琦府内,富弼、曾公亮、文彦博这四位老臣聚集在了一块儿。    富弼皱着眉头道:“昨日我还感觉官家甚是仁善,但今日他竟然命人将司农寺少卿刘泽之直接拖了出去,这……这有些可怕啊!”    “君恩难测,我们……我们要是惹怒了官家,会不会也有这么一天呢?”曾公亮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若七十多岁还让官家命人拖出垂拱殿,那丢人就丢大了!    文彦博笑着说道:“老两位呀,你们感受到的不是君威难测,而是对自己不自信了!”    “官家在处理家国大事上,向来都是只讲道理,不讲人情的。退回我们几个的认罪书,不是怜惜我们对朝廷有功,而是我们本就没有错。我倒是觉得,官家越来越有圣君之相了,而我们几个再吃老本,恐怕要被司马光和王安石彻底碾压了,致仕是早晚的事情!”    “刘泽之的最大问题乃是顽固不化,接受不了新事物,只要我们不用老经验做事,官家还是会厚待我们的。”    韩琦捋了捋胡须,道:“是这个道理,我们仍需多思考,多从官家的角度考虑问题,不然很快就被淘汰了,圣君下的贤臣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