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1章:四国联盟,来自大宋的三千枚炮弹  (第1/2页)
    汴京城,外城。    青唐吐蕃特使潘罗尔切带着使团,在一众禁军士兵的护卫下,行进在宽敞的街道上。    使团中间有九辆超大型号的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有一方大鼎。    在徐虎的示意下,马车上的披布已被撤掉,九方大鼎完全呈现在汴京百姓的眼前。    此九鼎,最重者为帝鼎,高约两丈,皆由青铜铸造。其余八鼎,高约一丈五,代表着八个方向。    九鼎代表的是什么,见多识广的汴京百姓自然知晓。    故而在使团巡游时,汴京百姓纷纷招手示好,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潘罗尔切坐在马上,将胸膛挺得高高的,一脸笑容。    这是他这辈子的最高光时刻。    青唐吐蕃使团在汴京城街道上足足转到了黄昏,方才进了礼部。    明日,他们将前往皇宫向赵顼正式敬献九鼎。    翌日,天大亮。    礼部侍郎王珪收到消息,要礼部以王侯之礼接待青唐吐蕃使臣。    往昔,大宋接待青唐吐蕃都是以臣子之礼去做的。    而今却突然升了一个级别。    王珪顿时恍然,当即以王侯之礼对待青唐吐蕃的使团,将他们迎到了汴京皇宫。    潘罗尔切对大宋的礼节非常清楚。    后者突然以王侯礼节迎接,他不由得明白了什么,心情甚是激动。    片刻后。    潘罗尔切带领使团在王珪的引领下,来到了大庆殿。    “青唐吐蕃特使潘罗尔切参见大宋皇帝陛下,臣代表我家首领向您表达最崇高的敬意。青唐敬献九鼎,一愿大宋早日收复燕云十六州;二愿大宋与青唐吐蕃的友谊长存;三愿大宋国运昌盛,铸就如夏之大禹那般宏图伟业……    听到这话,赵顼和朝廷百官自然开心。    “董毡有心了,有心了!”    赵顼笑着说道,“青唐吐蕃如此用心,我大宋向来讲究礼尚往来,朕也有礼物要赠予青唐吐蕃。”    “朕决定,赐封青唐吐蕃首领为吐蕃王,赐银五万两、绢一万匹、茶一万斤、水泥一万袋、玻璃镜三千面。”    听到此话,潘罗尔切高兴得几乎呆住了。    大宋赐封青唐吐蕃首领为吐蕃王,那就意味着在吐蕃多个政权中,大宋只承认青唐吐蕃这个属国。    即使青唐吐蕃没有将其他的部落消灭,在大宋承认其是吐蕃王后,青唐吐蕃就是吐蕃的老大,谁敢反对青唐吐蕃,谁就是反对大宋。    谁若敢对青唐吐蕃出手,大宋绝对会出手相助。    这个回礼非常贵重。    “谢……谢陛下!”潘罗尔切声音颤抖,其身后的使团成员们各个眼含热泪,有的甚至跪在了地上。    自此以后,没有任何势力能再欺负他们。    即使西夏也会退避三舍。    因为,从即日起,他们就是和大宋同脉相连的关系了。    青唐吐蕃铸造九鼎,本意并非是求大宋恩赐,    而是由衷地感谢这近一年来,大宋在各种生活补给上对青唐吐蕃的资助。    他们根本没想到,大宋竟然回了如此贵重的礼物。    殿下的韩琦等人,皆是满脸笑意。    此奖赏,乃是中午时,赵顼与几位相公定下来的。    当下的大宋,有这个实力,也是为了在年关时,让西夏、高丽、东瀛、辽国四国因此事再焦虑一些。    一日之间。    大宋厚赏青唐吐蕃,册封青唐吐蕃首领董毡为吐蕃王的事情便传播了出去。在大宋百姓心中,这意味着从此以后,青唐吐蕃和大宋算得上是一家人了。    ……    很快,此消息便传到了西夏。    梁太后非常不开心。    当年,上上任国主李元昊也享受过大宋的封赏,后来强行称帝,放弃了作为大宋属国的机会。    而今西夏即使想要再做回大宋的小弟,大宋恐怕也不屑于与其为伍了。    梁太后甚是焦躁,心中也开始思索着在年关之际,是不是要送一些礼物给大宋,以此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    如今的大宋,之所以没有灭掉西夏。    一方面是没有理由,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夏太穷了,大宋还有些不屑于这样做。    西夏焦虑的同时,高丽和东瀛也非常羡慕青唐吐蕃。    他们也都希望能够成为大宋的亲密盟友,但现在已经晚了。    这让他们生出一种浓烈的危机感,觉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要亡国了。    而此刻,辽国国都。    耶律洪基听到青唐吐蕃给大宋送九鼎的消息后,气得直接将桌子掀翻了。    “该死!若放在三年前,这九鼎定然要送给我大辽。可恶的宋国,他还真以为很快就能将我大辽灭了吗?”    耶律洪基攥着拳头,心情极度愤怒,他始终不愿承认大宋已经取代辽国,成为了周边诸国的最强国。    这时。    一名谋臣走出来说道:“陛下,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了,不然我们真有可能会被大宋慢慢蚕食!”    “如何行动,你告诉我,应该如何行动?我们的骑兵敢和宋国开战吗?谁又能向朕保证,带兵出征定然能杀到汴京城,并顺利凯旋!”耶律洪基黑着脸说道。    当下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    辽国确实已经不是大宋的对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如此。    那谋臣想了想,道:“陛下,臣有一计,没准儿能使大宋不敢开战,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提高军事力量。”    “讲!”    “大宋在年关如此重赏青唐吐蕃,受伤害最大的定然是西夏。现在的青唐吐蕃已经不是西夏想欺负就欺负的小部落了。他们此刻更憎恨大宋,且双方本就有很大的仇恨!”    “然后,所有人都知晓,大宋官家甚是厌恶高丽和东瀛。这二国面对大宋也都是自身难保。”    “臣建议,我们立即联合高丽、西夏、东瀛,成立四国联盟,共生共荣,如此以来,大宋若敢战,将会在北方四处树敌。我相信,此刻另外三国的国主也会同意这个计划的。我们四国,若联合,还有生的机会,若各自为战,恐怕不出三年,都将灭亡!”    耶律洪基听完后,微微点头,喃喃道:“此计可行,可以成立四国联盟,不过谈论的地点,绝不能在我大辽,而应该在高丽的国都!另外,此事必须宣扬出去,让大宋知晓!如此以来,我们与其他三国就绑在了一条船上,谁也不可能叛逃!”    “臣这就去联系高丽、西夏、东瀛三国!”    ……    十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