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_第二百一十六章 发动黄老一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发动黄老一脉 (第1/2页)

    第216章发动黄老一脉

    刘进接下来便去安排去了。

    他先是将石渠阁中涉及本次盐铁会议的众人发言整理出来。

    并对其中涉及到的逻辑上不通,或者是乱用典故等的情况进行梳理,并整理成册。

    当然,其中也夹杂了不少批评现代政策的一些情况。

    总之,貌似站在中立的角度之上。

    将材料整理成册之后,刘进便诏东方贤前来。

    此时东方贤已经将本次参与辩论的贤良文学的家庭背景给找来了。

    果然,不出刘进所料,完全没有贫寒子弟,最次都是“中家”出身,且全部有置产业。

    刘进对东方贤道:“叔父,果然不出我所料!叔父且稍候。”

    接着刘进又伏案书写起来。

    这次写若是朝中按照众贤良文学的要求进行施政的话,相关产业的不少人会在多大程度上得利。

    接着再附上本次参与辩论的贤良文学的家庭背景。

    如此,将众人说这些话的立场剖析的明明白白。

    这群贤良文学其目的就是让大汉施行盐铁酒等私营制度,以便他们这群食利者获利!

    进儿将这群食利者自私自利的本性剖析一番,阐明若是这些人当政,大汉将有什么样的危害。

    最后痛惜一番,从言语感情上说一说孔子的功绩多么多么的伟大,儒家的经典多么多么的重要,但儒家现在被这样一群人给把持,说明现在的儒家出现了问题,应当改换其他学说了。

    将材料全部写完之后,刘进将材料递给了东方贤问道:“叔父,你且看一下,不知可行不可行。”

    东方贤一听,将材料接了过来,他迅速的浏览了一番,待看完,吃惊的瞪着眼睛看着刘进,良久才开口说道:“殿下,若依照此,若被儒家等知晓由殿下你所书,恐怕大汉都要动荡了。”

    当然,有些话东方贤没办法说透,他的意思是若是由刘进将此文章昭告天下,恐怕儒家拼了老底也得令刘进不能继承皇位。

    刘进听此,眼睛一眯,语气颇为平淡,但在东方贤耳中却如惊雷一般令东方贤醍醐灌顶:“此举,定然非是你我所书,而是黄老一脉所书。”

    要说谁最恨儒家,非黄老之学一脉莫属。

    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

    这时,刘邦要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jianian逾炽”。所以,“道大于无为”。从此黄老思想在这个时候受到政治社会的重视,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

    如此一直到文帝、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

    而萧何、曹参、陈平等历任丞相皆行轻徭薄税之举,黄老学说之人在大汉朝堂也是如鱼得水。

    然随着对中央集权要求进一步加强,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不能够适应形势了。

    贾谊、晁错、公孙弘、儿宽等一大批儒家人物得到重用,直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

    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大汉朝堂之上由原来的鼎盛非凡,直接一扫而空了。

    有时候,人一直处在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高峰跌落低谷,而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黄老之学便是那个曾经体验过高峰的学派,他们这一派的人做梦都想重回巅峰。

    如此重创儒学的机会,他们明知道必然会收到儒家的反噬,但他们怎么可能会放过?

    东方贤佩服之中还带着一喜惧怕的对刘进拱手拜道:“殿下所言甚是。”

    刘进微微颔首道:“如此,便劳烦叔父,寻一合适的黄老学派人物,令其宣扬一番。”

    “殿下放心,我自当安排妥当。”东方贤应了一声。

    刘进微微颔首。

    刘进知晓,这些丑闻或许不会令儒家元气大伤,最多最多也就伤筋动骨,然刘进已经摸清楚刘据所想了,他对于儒家乃是抱着一个工具的态度,既然是工具,若是不合适,换了便是,这种态度对儒家才真真正正是灭顶之灾,刘进已经开始思索以后当怎么用科学的思想治国了。

    又和东方贤聊了一会,东方贤便告辞按照刘进的安排开始准备和黄老学派的人将刘进所写的内容透漏出去了。

    东方贤思来想去,想着怎么不着痕迹的将刘进所书的内容神不知鬼不觉的送至黄老学派的人眼前。

    然思考了许久,东方贤觉得并不是多么合适,若黄老学派的人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失势了,不敢往外发怎么办?

    思来想去,东方贤决定有计策,令黄老学派的人误以为他们是有背景的!

    想到这,东方贤一计上心来。

    东方朔学识渊博,且神仙人物一般,其朋友自然也有黄老学派的人。

    而东方贤受东方朔影响,也认识几个黄老学派的人。

    他仔细思索了一番,便选定了其中他认为性格最合适的人。

    此人叫黄垂寿,是好酒之人,听得哪里有好酒,他便经常去蹭酒喝。

    为了迎合他,东方贤特意准备了一些好酒。

    当然,酒水自然是不一般的,乃是刘进又安排人起了一锅蒸馏酒。

    在酒到了之后,东方贤便在朋友之中宣传此事。

    那黄老学派的黄垂寿极为好酒,果然不出东方贤所料,他登门拜访了。

    门房传报其来访,东方贤便已经猜出来这家伙肯定是来蹭酒来了。

    然而东方贤自然是带人亲出门迎接。

    二人相见,寒暄一番,东方贤挽着黄垂寿的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他。

    席上,东方贤对家中人安排吩咐道:“黄垂寿和我是同窗契友。

    今日宴席之上,我们许久未曾见面了,我自任博士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家中奏起歌舞,开怀畅饮。

    酒好喝到一半左右,东方贤假装喝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