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五年远景定稿 (第2/2页)
众人声音便小了不少,渐渐讨论上停下来。 刘进神情之中也带着疲惫之色,揉了揉自己的太阳xue说道:“诸位可还有要补充之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摇了摇头。 刘进方才点点头,摆摆手示意下朝。 谒者依照礼仪喊出下朝的口号,众人方才在丞相桑弘羊带领之下给刘进行了一礼,方才三三两两的散去。 刘进也深深舒了一口气,对同样疲惫,却还在等刘进命令的众尚书郎道:“伱等将今日众卿家所提意见汇总整理一番,成文后拿给朕且看看。” 众尚书郎打起精神,给刘进行礼道:“唯。” 刘进方才对众人摆摆手道:“下去吧。 “唯。”众人应道。 而刘进到了寝宫之后,有人奉上吃喝,刘进吃完便睡下了。 又过了几日,在之前朝议上修改的五年远景终于成文了。 刘进一字一句的又看了一番,进行了些许修改后,再次成稿。 成稿后,刘进又征集了众卿家的意见,进行第二轮的修改。 一直修改到除刘进驳回的众人的意见没有修改外,其他处便没有意见了。 第一个五年远景目标的材料便诞生了。 三月初三,朝会。 这是五年远景目标的材料最后一次会审了。 刘进依旧是坐在主位,众朝臣皆在下。 刘进将最后成稿的五年远景目标发到众人的手中。 拿着那五年远景目标,众人相互交头接耳讨论着。 刘进本次却直接打断众人道:“诸位。此为最终定稿,诸位可还有什么意见?” 众人一听,相互看了看,拱手对刘进拜道:“臣等无异议。” 刘进听此,点了点头对尚符玺郎道:“既然众人皆无异议,便用印制诏,发行全国,令全国知晓。” 尚符玺郎拱手拜道:“唯。” 待用印完毕、光禄大夫、尚书令张安世当庭将五年远景目标的策书给众人念诵了一遍。 待张安世念完之后,众人纷纷伏地拜道:“唯。” 五年远景目标算是正式出文了,或者说此时此刻该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的材料便具有了法律效力。 见此,刘进嘱咐道:“尚书令,策书当多准备一些。 各郡县、各朝中部门各部门均要传诏,并令各郡县、各朝中部门留存策书原件。” 张安世拱手拜道:“唯。” “嗯。”刘进微微点头。 他接着看着众人道:“诸位。既然大汉五年远景便已经出来了。 各位卿家回去后且去安排一番,制作一番各自部各自郡县的大汉五年远景规划。 且今年当如何实施,报至朕处。 丞相。” 桑弘羊听刘进说话,起身躬身向刘进拜道:“老臣在此。” 刘进道:“丞相位百官之首,此五年规划当由丞相负责安排部署实施诸事宜。” 桑弘羊拜道:“唯。” “御史大夫。”刘进再次喊道。 赵过应道:“老臣在。” 刘进接着吩咐道:“诸州刺史除掌‘六条问事’之外。此五年远景实施情况也当监察,若有政事不能落实,或不能完全落实者。 诸州刺史当解压至长安,询问其为何不可落实,依照其所述说,追究其责。” 御史大夫道:“唯。” 刘进接着说道:“年末后诸自行报送之计划完成情况当作为其晋升之依据。” “唯。”御史大夫赵过再次应道。 然其他众人皆是心头一沉。 以前干的好坏,标准有点自由心证的意思。 然刘进兴了这个法子之后,到底谁有能力,谁没能力,自然是一目了然了。 到了这个程度,谁都不想因为远景目标完成的和别人相比比较差而导致无法晋升。 因此各部门的负责人员均在心中暗自较劲儿,要发力,即便不能当第一,定然也不可当倒数第一。 否则的话,定然影响在刘进心目中形象。 然刘进还有更狠的呢。 刘进道:“诸位。朕以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诸位当重视各项事务完成之期限。 三公九卿各部及其他部署,当将所有属官之事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之上,由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及尚书台三方逐月查看,其完成情况。 诸位以为如何!” 等刘进说完,众人惊呼起来。 要这样做,众人岂还能有偷jianian耍滑的机会可言? 刘进借鉴的是上一世张居正的考成法。 为了挽救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张居正在明神宗冲年登基后,以内阁首辅和顾命大臣的身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 他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条例,如考成法、久任法、清丈条例和一条鞭法等。 其中考成法旨在通过综核名实转变官场风气,保证其他改革措施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是整个改革措施中的关键内容,在整个改革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行考成的诏令由四个部分构成:关于稽核的内容,指皇帝颁发的诏令中有要求复勘、议处、催督查核的事项,特别是关于钱粮及其他紧要的事情。关于稽核的依据,要求各衙门置备三本账簿,一本作为底册,记载对于皇帝批复的章奏,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定立完成的期限;另外两本作为附簿,记载紧关略节和原定程期,一本送各科备注,一本送内阁查考。关于稽查的时间与方式,每个月,各科要根据账簿进行核查,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半年,各科要对应完未完的事项进行通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关于监督制度,即规定六部对各抚按官的监督、六科对六部的监督以及内阁对六科的监督。 简单来说就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也可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上一章被屏蔽了,正在解禁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