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_第二百四十八章 欲立太子,暗潮涌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 欲立太子,暗潮涌动 (第1/2页)

    第248章欲立太子,暗潮涌动

    刘进听此,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开口问道:“汝以为当如何?”

    太仆常惠道:“臣以为或扩大牧师苑,或令百姓养更多马匹。”

    至于缩减马匹数量规模的建议,太仆常惠是肯定不敢提的。

    目前匈奴未灭,北方隐患依旧存在,现在缩减马匹数量规模到和匈奴打灭国之战的时候,如果马匹不足,恐怕就要出事了。

    刘进微微点头,看了常惠一眼。

    扩大牧师苑,定然要占据不少地方的水草牧场。

    而令百姓养更多的马匹,则定然会加重百姓负担。

    要知道百姓养的可是战马,而非如驽马一般的生产工具。

    常惠低着头也不敢说话。

    过了片刻,刘进沉吟一番道:“太仆以为二者用谁为好。”

    太仆常惠思索了一番道:“陛下,臣以为扩建牧师苑更为合适。”

    刘进点了点头没说话。

    太仆常惠继续说道:“令百姓养马,一来百姓对良马认识不足,恐有良马因饲养不当导致良马便劣马之情况;二来,养育战马消耗颇多,恐百姓抵触。”

    刘进听此再次沉吟一下道:“依你之言,令百姓养马无一丝益处为何还要提及此?”

    太仆常惠没说话,倒是大司农霍光开口了。

    “陛下,此由臣替太仆会回答。若由百姓养马,其钱财不必国库、皇库所出,可由百姓自行承担。”

    大司农霍光一边说着一边对刘进拜道。

    刘进一听,冷哼一声道:“愚蠢!汝等以为将负担转嫁至百姓身上便不影响国库了?

    那汝等为何不想一想为何孝文皇帝欲令百姓养马却依旧颁布‘马复令’?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若不为百姓免徭役,不为百姓免赋税,百姓岂能心甘情愿自己掏钱为大汉将士养马?

    朕保证,若依照你等之言,百姓养马定然心不甘情不愿,马儿当吃二两,百姓喂一两。

    恐到时,劳民伤财不说,所养之马皆是劣马,终不可用!”

    太仆常惠、大司农霍光跪地拜道:“臣考虑不周,请陛下恕罪。”

    刘进摆摆手道:“诸位一言一行便可影响亿万百姓。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宜深慎。

    此朕自省之言。万望诸位也能牢记。”

    众人一听拜道在地道:“唯。”

    而内廷负责书写起居注的郎官却眼前一亮,迅速在纸上将“军民舟水”之言记录下来。

    刘进接着说道:“扩建牧师苑,朕以为可行。”

    紧接着刘进开口道:“来人,将舆图呈上来。”

    “唯。”侍从赶紧去取舆图去了。

    很快舆图取来。

    刘进看着放在桌上的舆图,一个郡国一个郡国的看过去。

    一直没敢说话的刘病已此时也好奇的伸着脖子看着刘进桌前的舆图。

    最后刘进将眼睛盯着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

    他看了一下四郡的环境。

    此四郡向东、南方向乃是大海,向西乃是乌桓。

    孝武皇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自此之后,乌桓臣服大汉,大汉设护乌桓校尉,持节监护乌桓各部不得与匈奴通。

    至于北方则是苦寒之地。

    可以说四面皆没有被侵袭的危险,没有比此地再适合养马了。

    且此地目前地广人稀,乃是一天然马场。

    当即刘进道:“朕以为可在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设扩建牧师苑以养新马。”

    太仆常惠一听,赶紧拜道:“唯。”

    “钱财人手及土地等,你与丞相、御史大夫、及其他九卿商议。

    待商议出结果报朕处。”

    “唯。”太仆常惠再次应了一声。

    此后又有其他臣子上报了一些事,多是如皇帝亲耕之惯例之事,刘进依照惯例应下了。

    待刘进询问:“诸位可还有事?”

    众臣子均未在说话。

    刘进方才发话道:“今日朝议到此。”

    谒者方引导众人向刘进拜别。

    一番礼节之中,众人方才散去。

    而刘进则领着刘病已回到宣室殿自己的卧室,低头笑着对刘病已道:“病已,今日观政可有何感想?”

    刘病已一脸羡慕的抬头看着刘进道:“父皇。儿今日观政,见父皇挥斥方遒,真是威风。”

    刘进呵呵一笑道:“病已。为何朕威风?为何众人皆听我之言?

    盖因我为皇帝!

    《左传》有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为何?

    朕虽不喜儒家,却也不得不承认,若非儒家礼教,为何汝生于刘家便为天潢贵胄?

    为皇帝者,都言受命于天,为天子。谁又何日何见过天为何等样子?

    天地岂有子未见父母者?

    故,朕以为,古往今来,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此时,刘进想到了砸缸的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中的话,对此深有感触。

    此时倒是让刘病已疑惑了,他脑袋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问号,说道:“父皇。儿曾听蔡先生言,父皇不是讨厌儒家吗,为何今日却又引用儒家之言?”

    刘进莞尔,摸了摸刘病已的脑袋道:“病已,朕百年后,汝为皇帝当记住,无论儒家亦或道家,还是法家等其他家,合则用,不合则弃。

    朕虽不喜儒家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但儒家却非无半点可取之处。”

    刘病已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今日观政算是结束了,琅琊王太傅蔡义也前来此处接刘病已回琅琊王府去学习下午的功课。

    而下了朝堂,丞相桑弘羊却叫住了御史大夫赵过。

    按理来说,丞相、御史大夫两人属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便是私底下原本私交不错之人,也当避嫌少接触为好。

    然这一次,丞相桑弘羊竟然主动将御史大夫赵过给叫住了,御史大夫赵过颇为诧异。

    赵过对桑弘羊拱手拜道:“不知丞相叫住老朽可有何事?”

    桑弘羊拱手还礼道:“陛下今日令琅琊王观政,御史大夫怎么看?”

    赵过一听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丞相桑弘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