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_第二百五十二章 避讳之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二章 避讳之事 (第2/2页)

是点了点头,当仁不让的应下来了。

    此时时候已经不早了,刘进也该前去处理政事去了。

    淳于辛夷依依不舍的将刘进送至殿外,目送刘进离去。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便到了五月份了。

    五月初六,正是好日子。

    这一日,众人皆提前斋戒。

    长安城中千石以上的官员皆前往了未央宫前殿。

    卯时,众官员均已经到达了,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好。

    此时谒者引着琅琊王刘病已在殿中坐下,坐南朝北。

    丞相在太子西边,坐西朝东。

    “《春秋》之义,立子以贵。琅琊王病已,皇后之长子,宜承大统。”

    丞相桑弘羊策书宣读完毕。

    奉车都尉史玄双手捧着皇太子玺坐东朝西,捧到刘病已面前。

    太子起身再次对刘进拜下,三稽首之后。谒者赞:“皇太子臣病已谢陛下。”

    中谒者传达刘进的话:“可。”

    三公归原位,上殿拜道:“恭贺陛下万岁。”

    刘进看着手捧着皇太子玺的刘病已绷着小脸,忍不住感慨万分,当年刘进直接从琅琊王成为皇帝,也没有经历过皇太子的礼仪,现在想想颇有一丝不完整。

    当然这时候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刘进当即吩咐道:“皇太子立,当大赦天下!尚书令,且念诏书。”

    “唯。”尚书令张安世将大赦天下的诏书开始宣读起来。

    随后刘病已又由奉常张贺领着前去太庙昭告祖宗。

    五月初七的《大汉日报》头版头条便为:皇帝嫡长子刘讳病已已被册封为皇太子。

    其下面便介绍了整个册封皇太子的流程。后面长篇大论讲述为何会册封刘病已为太子,册封刘病已为皇太子对大汉对皇帝有什么重要意义。

    头版次条便是皇帝大赦天下的诏书相关内容。

    册封皇太子乃是大汉的大事,被《大汉日报》刊登出来自然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现在刘进已经养成了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阅读《大汉日报》,

    然刘进看到头版头条“皇帝嫡长子刘讳病已已被册封为皇太子。”

    一个“讳”字吸引住了刘进眼睛。

    刘进不禁皱了一下眉头。

    避讳,旧时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

    当年列侯本为彻侯。

    但就因为汉武帝叫刘彻,因此彻侯便改命为列侯。

    刘进上一世大唐时候的着名诗人李贺,二十一岁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也正是因为避讳,此后李贺甚至都没再此参加进士考试。

    “刘进,刘进。”刘进自言自语的念叨着自己的名字,“‘进’字也颇为常用啊!”

    想到此,刘进忽然一惊,神色严肃的吩咐道:“来人,请廷尉杨信前来。”

    “唯。”接着便有人应声赶紧去请廷尉杨信去了。

    很快廷尉杨信便来此了。

    “陛下。”杨信看到刘进向刘进拜道。

    刘进也没兜圈子,直接开口道:“廷尉请起。朕有一事要询问,还请廷尉如实回答。”

    廷尉杨信听此,开口道:“陛下请问,臣定当如实回答。”

    刘进眼睛盯着杨信问道:“廷尉。自朕登基以来,可曾有百信因犯讳而如罪者?”

    廷尉杨信一听,一阵愕然,没想到刘进竟然问这个问题,其都说如实回答,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廷尉杨信自然如实回答了,开口道:“回禀陛下。自然有。”

    刘进一听,接着问道:“其人当犯何罪?”

    廷尉杨信略微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口道:“犯大不敬之罪。”

    大不敬此为重罪,其罪可死。

    刘进一听皱起眉来道:“岂能如此之重?”

    廷尉杨信没说话,他不知道刘进此时心里想什么,实际上,廷尉杨信也是针对情况来的,对于口中用了“进”被人揭发了。

    只要是被揭发之人咬死说没有,杨信也并未再治罪。

    对于书写有“进”的,只要内容不反动、不内涵什么的,廷尉杨信也从轻处置。

    因为不从轻处置,那就杀人要杀太多了。

    毕竟“进”可是常用字。

    “唉,此朕之罪也。”刘进叹息一声说道,“朕名刘进。然进之一词百姓用之颇多。

    定然有误用、错用之时。

    朕当早些想到的,然到今日朕翻阅《大汉日报》中标题为‘皇帝嫡长子刘讳病已已被册封为皇太子。’,方才令朕想起来。

    此罪在我,不在百姓。”

    廷尉杨信,心中一阵感动,忍不住拜道:“陛下仁慈。”

    刘进摆摆手道:“此事说来已经够得上朕发布《罪己诏》了。

    如今太子登基,大赦天下。

    若有因犯讳朕之名字者,当全部放归。

    除此之外,若有错用朕之名字者,而被行刑处分。

    廷尉府当有部分钱财?”

    廷尉杨信点点头道:“尚有一些。”

    刘进微微颔首道:“若有,当对错用朕之名字者,而被行刑者些许赔偿。”

    “陛下不可!”廷尉杨信瞪着刘进道。

    刘进皱眉:“为何不可?”

    廷尉杨信道:“陛下乃万金之躯,岂能给卑鄙小民认错?”

    廷尉杨信道:“陛下乃万金之躯,岂能给卑鄙小民认错?”

    刘进一听道:“怎么,万金之躯便不可犯错了?

    《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朕之名常用,此当朕早便应当想到之事,今日方才想到便已经是大错了。

    若不改正,岂不是掩耳盗铃?

    不必再说了,依照朕所言去办。”

    听到这话,廷尉杨信没办法只能低头对刘进道:“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