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林丽 (第1/2页)
作为此时龙国长子的大东北,林丽之前生活在这里的日子其实还算是比较幸福的,当年她养父为了逃荒,带着她们一家来到了正在建设的大东北,依托着这边工业化的发展,林莉找了份老师的工作,并且还在这边遇到了自己的下乡丈夫钱永申,钱永申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高材生,思想先进,学识渊博,加上又是个会疼人的,两口子结为连理后小日子过的倒也甜蜜,如果没有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话。 80年的春风开始吹起来后,看到希望的钱永申和林丽才终于看到了回城的希望,正在他们为了回城的事宜奔走找关系时,便接到了那份来自香江的寻亲信。 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林丽第一次知道,自己在宝岛竟然还有个meimei,还是个大明星的meimei。 两人下乡的地方在此时河南的许昌,他们在收到林清霞的信后,因为有荣志坚提前做的工作,俩人找公社成功开取了路引,终于离开了踏上了去往京城的旅程。 两个人到许昌火车站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好在荣志坚寄信时不忘在信封里放了些钱和粮票,不然即便是他俩能回城怕是也得靠自己的11路车硬生生的走回去了。 钱永申将装了窝头水壶的包袱塞到林丽的手里,自己挤在排队买票的人群里向着售票厅的窗口挤去,好在火车站虽然人多但还能买到票,在排队排了一下午后,钱永申终于攥着两张火车票回来了。 买好票,钱永申从林丽的手里接过了背包,道:“媳妇,火车明天早上五点才开呢,咱们还是先找个落脚的地方睡一宿吧” 林丽自打离开了农场,整个人的精神气就慢慢的恢复到了以前做老师时的模样,如果是以前丈夫要她找招待所休息她是铁定不愿意的,因为她心疼那个钱,但现在她却想开了,日子总会往好了过的,因此面对丈夫的询问,她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两人走在下雪后落满火车灰的街道上,两旁建筑物上到处都是写着大号字的红色标语,因为是过年的缘故,城里的人反而并不算多,偶尔有些个人路过,也都是些提着年货走亲戚的,穿的衣服大多以棉袄为主,颜色大多较暗,不是黑就是灰,一个个衣服穿得厚,显得颇为臃肿,空气中飘着的也都是些火车路过时落下的煤灰。 俩人自打离了农场就没吃过饭,此刻到了快入夜的时候,钱永申与林丽在路过一家国营饭店时,肚子皆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阵咕噜噜的叫声。 钱永申转头怜惜的看了眼身边这个跟着自己吃苦十年没沾过几顿荤腥的女人,一边的饭店大门敞开着,他拉着自家女人便走了进去。 可能是因为过年,国营饭店里并没有什么生意,饭店里的几张圆桌也都空着,并没有人在里面吃饭,临近门口的柜台里坐着个吃的五大三粗的服务员,此刻正听着戏匣子嗑着瓜子,见店里有客进来,那是眼皮都没抬一下。 钱永申身上依旧有着独属于知识分子的矜持,见状温和的提醒了柜台里的人一句:“同志,我们吃饭” 柜台里的服务员不为所动,跟个没事人一样没听见似的,依旧一味的嘴巴不停吭哧吭哧的嗑着瓜子,对面前俩人那是理都没理 “同志,我们想吃饭。”一边的林丽见状,也不由得小心开口道。 柜台里的壮小伙闻言不耐烦的瞅了一眼身前俩人,有点生气的指着一处放在地上的牌子道: “叫什么叫,自己吃什么直接报,上面不都写着呢么?大过年的还要下馆子,也不说回家吃去” 林丽和钱永申忍着气转头看向了一块粉笔写就的招牌: 热干面三毛 鸡蛋烩面一块二毛 rou丝炝锅面一块五毛 …… 小两口盯着菜单看了下菜价,心里一阵打退堂鼓觉得有些奢侈,好在还是钱永申拿出了老爷们的架势,对饭店窗口的大厨报了声“两碗rou丝炝锅面”,便拉着自己媳妇坐在一张桌子边等着饭了。 林丽虽然心里觉得有些不舍,但看着自家男人心疼自己,心里却又像吃了蜜般的甜,像这样的大饭店在下乡的十年间她好多次都见到过,但每次却只是在远远的看着,从没有进来吃过,这些年吃个黑馍能混个肚圆的日子都不容易,别说吃面条还有rou丝了。 两人等了没一会儿,窗口那边便有师傅大喊了一句:”面好了,赶紧过来端,还等着伺候呐,粮票自觉交到柜台里,本店概不欠账。” 两人闻着香喷喷的rou丝炝锅面也没计较厨子这态度,把粮票交了后便端着大碗回到了桌子上,这年头的国营饭店rou丝面还是很实惠的,脑袋大的海碗rou丝多多的,一大碗都是干的不像烩面还有汤水,俩人一天没怎么吃东西,此刻见到这么好吃的面条哪里还忍得住,胡啦一声就吃上了,毕竟俩人一整天也只是一人吃了一个窝头。 钱永申不停的将自己碗里的rou夹到林丽碗里,一边夹一边道:“我不喜欢吃rou,老婆帮我吃了吧” “瞎说,哪有不喜欢吃rou的,我还记得咱俩刚搞对象那会,你还捉了知了烤了给我吃呢,那时候你吃的可香了,”林丽知道丈夫只是心疼自己才说不喜欢吃rou,虽然揭穿了丈夫的谎话,但心里却觉得自己男人能有这份心,比自己天天吃rou都开心,俩人这十年来在农场每日起早贪黑的过,能吃饱都算是不错的生活,花钱从来都是小心翼翼,这也就是过年了,不然林丽绝对舍不得要自家男人这般奢侈,虽然自己的那个“meimei”在信封里有给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