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风乾袋 (第2/2页)
顾十良把平时用的法器和钱物全都一股脑塞到袋子里,以几股巽风裹住,用时随手一招便能取出。 无忧随顾十良出门的时候一般都被塞到行李箱里,如今也被顾十良塞进了风乾带里,并在它身上缠了一道巽风,方便它闹腾玩耍。 一人一鼠一路北上,为了方便行事,灰八老爷缩小身形,藏在顾十良袖子里。 “灰八老爷,有件事我一直没弄明白,你说的两界山到底是啥地方?”路上,顾十良忽然扯开自己的袖子,冲里面问道。 灰八老爷探出个小脑袋,一双鼠目转了几圈,没有直接回答顾十良,反而悄声问道:“法师对出马精怪可有了解?” “我只知道它们是一群自称仙家的动物精怪,喜欢收人类为弟子,用以附身托法、行走人间,号称‘出马仙’。” “听说主要聚集在东北,以‘仙家’之名,在当地普通老百姓那里还积攒了不少信仰。” “说起来,您老不就是一位‘灰仙’吗?” 前面几句,灰八老爷都点头赞同,但听到最后这句却连连摇头,“这事情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小鼠的确是灰家出身,但如今并非出马精怪。” “那是什么意思?”顾十良有些好奇,对于出马仙的事情,他只知道个大概。 “所谓‘出马’,不只是此类精怪的一种称谓,更是妖物精怪的一种修行方法,准确地说,是一种躲避劫数的修行法门。”灰八老爷回答。 “哦?这怎么说?”顾十良来了兴趣。 “法师或许听说过,与道士历道劫相似,我辈妖物也要经历劫数。”灰八老爷道。 顾十良点点头,“这倒是听过,不过也听说两者差别不小,道士的种种劫数因由多变,无一定之规,但妖物之劫随寿数而现,近乎命定,好像还明确分三种,是吧?” 灰八老爷应道:“正如法师所说,我辈妖物精怪,自开灵之日起,必定要经历劫数考验。” “少数畜生积累足够机缘,便会迎来第一次‘元劫’,渡过便能开灵成精。如我那子孙,前几日到您这里求援的灰白小鼠,便算是历过一次元劫的小妖。” “此类比之寻常畜生,智慧得到增长,能通晓些粗浅法术,寿数也会增加几十到一百年不等。” “但成了小妖后,每隔甲子岁月便会迎来一次‘法劫’,若能安然渡过,便能锻体增慧,令术法愈加圆融。” “经历两到三次‘法劫’后,就可能蜕变为大妖,一身术法神通登堂入奥,寿元则会再增加两百年以上。” “而一旦修成大妖之身,每隔百年便会降下‘天劫’。” “前两种劫数并无常形,疫病、火烧、水淹等等皆有可能,但第三种‘天劫’却不同,此乃上苍之考验,必定为雷霆之劫,少则一次多则两次,渡过之后可证神果,与人间信仰共存,得享长生大道。” “不过既是劫数,渡过了还好,能蜕变己身、更上层楼,渡不过便要身死道消。” “‘元劫’和‘法劫’相对好些,总还有一到几成的可能。” “但要说这证神的天劫,自远古以来,千万年岁月,可称大妖者不知凡几,得证神果者,却绝不超过一百之数。” “世间大妖,大都死于天劫,鲜有寿终正寝的。” “直到八百年前,胡家的胡三太爷参照道士的修行法门,开创出一门适合妖物精怪的修行之法。” “将真身藏匿于一处阴影之地,借助阴影之地的混乱规则,施展秘法搅乱天机,躲避劫数。” “同时在人间开堂择徒,附身托法于人类弟子,行走人间积攒功德,以求凭功德证神。” “胡三太爷确实凭此法得了正果,虽然不及神果,但亦是长生之法,所以它自称为‘仙’。” “此法传于弟子,慢慢发展出后来的胡、黄、柳、白、灰五家,那法门便是‘出马’之法。” “后世出马弟子虽然都还未取得类似胡三太爷的仙果,但也喜欢以‘仙’自居,所以才有这仙家之称。” “而当初胡三太爷开辟的那处躲避劫数的阴影地带,后来五家杂居其中,便是那两界山。” “原来如此,”顾十良点点头,转而又问道,“那您老为何离了那两界山呢?” “这个......哈哈,只能说妖各有志,胡三太爷的仙果难证,小鼠也不愿在山中等到寿元断绝,所以想出门闯荡闯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