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朋友圈  (第1/2页)
    请谁?    当然是请必须请,以及想请的人喽!    陆洵也不卖关子,直接道:“我准备带我家二弟一起去,你们二位自是必到,别的人倒是并不准备多请,郭氏昆仲郭芬郭芳二人之外,再给周县君、陈胄陈赞画一人一份请柬,就足够了!所以算上我,一共八个人,如何?”    这些人,基本上就是陆洵准备初步建立起的朋友圈了。    严骏想了想,缓缓点头。    裴易却是一下子就露出一副激动的神色,“仆……仆……”    两人同时看向他。    他低头片刻,再抬头时,眼眶微红,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的笑容,感慨道:“我与二君相交,是以二君皆诚实君子也,不意竟还有这等福泽……”    说到这里,他退后一步,对着陆洵兜头就是一揖。    陆洵笑嘻嘻的,倒是没躲,等他直起身来,还笑着问严骏:“骏兄,你不来一下?”    严骏一下子脸通红。    然而愣了片刻,他居然真的就走开一步,一脸认真地道:“便洵兄不说,某也是要认真拜谢的。这四星之诗的「初读」,实在非比寻常,洵兄毫不犹豫就把我二人纳入其中与闻,我这心中……”    “好了好了!”    陆洵赶紧拦着,他本意只是想开个玩笑的,没想到弄巧成拙,严骏居然那么一本正经的要拜,就实在是非他所愿了。    紧拦慢拦,好歹算是拦下了,陆洵笑嘻嘻地道:“就这样吧!你们二位若是真的感激我,就替我写写请柬,送送信,如何?”    “自当如此!”    “但凭差遣!”    于是就在陆洵的房间里,严骏当仁不让地坐下,展纸,裴易为他研墨,他开始一份份地写请柬——包括他和裴易两个人的,按规矩也是要写的。    裴易研好了墨,看他落笔开始写,先是称赞一句,然后才扭头,看向陆洵,“洵兄,要不要再多请几个人?你也知道,这「初读」并不限人数,多请几个人,本就是无所谓的,何不多送几份人情出去?”    “比如呢?”    陆洵笑着问。    “比如……书院里的先生们,是不是可以请几位?还有咱们的那些同窗……当然,向来与我等不睦者,如那周显文,自是不可能,但还有其他同窗,若能一并请了来,想必他们必会对你……”    道理当然是这个道理。    理论上来说,当原作者行使「初读」权力的时候,只要是在声音的覆盖范围之内,就都能得益,而且每个人得到的那一份,并不会因为人数变多而被摊薄。    所以,裴易的这个建议其实是正确的。    有了好处,大家雨露均沾嘛!    往远了去想,哪怕不认识的,譬如曹氏,其实也可以送一份请柬去的,一首四星之诗的「初读」,强如曹氏,也不会不当回事。    这样送礼出去,对方只要收了礼,必然就欠了人情。    然而在陆洵心里,账却显然不是这么算的。    他笑了笑,道:“说来我倒觉得奇怪,「初读」又不限人数,可是你说,古往今来那么多的高贤大德,要开自己的「初读」会,却都无一例外是静悄悄的。你说,要是他们多聚集些人,牟足了力气,这一喊,还不得万人受益?可结果呢?没有!没有人这么办过!请问易兄,为何?”    “呃……”    裴易答不上来,张口结舌。    此时,反倒是严骏不由停笔,叹了口气,道:“天下谁人无朋?天下何人不党?既有朋,又有党,又怎么可能广布德泽?”    陆洵闻言一拍手,哈哈而笑,“还是骏兄见得明!受教了!”    严骏叹口气,又低头写东西。    陆洵笑着看向裴易,说:“我也觉得,给所有人都来一份,与不分享给任何人,是没差别的!”    裴易低头无语,似在反思。    陆洵笑了笑,没有继续延伸这个话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