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那点事儿_夜空中最亮的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空中最亮的星 (第1/1页)

    很快我勇猛的工作劲头被公司喊了暂停。让哥跟我说,工作最需要的是日复一日持续不变的热情,这么拼命工作会把身体搞垮。

    虽然工作很努力,但我意识到每天和代理商以及他们的员工打交道并不是我想要的。尤其有些是文盲区域,连账本都不会做,教起来非常费力。那段时间我经常自我怀疑。

    回上海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去上海财大看陈同学,混迹在博士生宿舍里,偶尔打个游戏蹭个网。

    去了几次之后陈同学带我认识了她的博导,从美国top10高校回国的青年才俊吴老师(现就职于中国金融研究院)。可能她想把我从生活的魔爪里抢夺上岸,很感谢她这份心意。

    我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吴老师说她在留学期间帮了师弟一个忙,师弟要送她家族企业的5%。二是她很认真的跟我说:读书是最好的最体面的谋生方式,万笑笑你也可以。

    往后很多年我见了很多劳苦大众悲喜人间,包括我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在这红尘里奔波,深刻体会“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最近还时常在工地,看着施工人员为了几十块钱汗流浃背,他们可能一辈子都离那5%很遥远。

    不过当时福利还是很好的,这其中包括每年有年假。2012年假我去了广东,露露,小兰和静子招待了我。那几年我几乎年年去广东和香港。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我的同学们。

    在深圳我们说起王同学高中mama就去世,她复读考上了北大。她毕业去深圳三年买房五年买车,孩子也有了。

    那几年我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和王同学比,最终还是没比过。她北大,我京九大学。她金融,我营销。即使在最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要有闪闪发亮的梦想。

    很多年以后,在我经历这芸芸众生一员的辛苦后,我重新拿起书本,希望能重新追上昔日同学,再次一较高下。

    小光是我高中隔壁班同学,放学我们三个(还有刘同学)会一起回家。后来小光去了港大,大二的时候给我打了个电话,我们在电话里用英语比划经济学。

    2013年我毕业两年去香港,小光陪玩并带我在港大门口吃了顿饭。2019年我要买房子,给几年不联系的小光发了条信息,他也没确认是不是我,就回两字:账号。

    后来他跳槽到阿里,我去浙大紫金港参加国际MBA的提前批面试,小光从马来西亚坐了四小时飞机到杭州,又从萧山坐了一个半小时出租车到城西,和我吃了一顿200不到的西贝。

    2019年就因为有了小兰,小光,小危,小安几位同学东拼西凑,我在杭城买了第一套房。回想起来那真是幸运的一年。

    我筹划着读个MBA,模拟考也过线了,欢天喜地憧憬着申请去瑞典交换一年。小宇在卡迪夫博士毕业前去芬兰和挪威给我拍了视频,认真的告诉我我也可以,一切都是美好的模样。

    疫情后我从原公司出来没想到外面一片萧条,我乱了阵脚几次更换工作,两度财务状况很糟糕,小光基本都是一分钟内转账。联系非常少,但是小光的行为我每次想来都是非常感动。

    得朋友如此,怎能没有感激的想法呢?如果当时的我看社会像看一片夜空,我的同学们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进的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