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无限人生_第8章 图谋南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章 图谋南疆 (第2/2页)

铁皮。

    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了这些木桩。

    吴权当即命令部下率水军向南汉军挑战。

    南汉水军向前攻击,吴军佯败而退。

    刘弘cao果然命令南汉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

    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暴露了出来。

    许多南汉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继纷纷沉没,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

    吴权的伏兵四起,趁机驾小船袭击南汉军,与之展开白刃战。

    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主将刘弘cao阵亡。

    在得知刘弘cao阵亡后,南汉君主刘龑恸哭,率残部回国。

    吴权击败南汉军后,在939年称王,建立吴朝。

    《越南通史》称:“吴权设官职,制朝仪,定服色”,并整顿国内政治,欲为长久之业。史称吴朝。当时吴权所辖的地区“只是北部的中游和平原地区,以及清化—义安的中游和平原地区”。

    从此以后,南汉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正式从中国独立。

    吴朝是五代十国时期,由吴权建立的安南地方割据政权,越南的朝代之一。因未定国号,所以史称为吴朝。

    吴权,于945年过世,在位共七年。

    在此之前,吴权遗命杨后的兄弟杨三哥辅助其子。

    其后,杨三哥篡位自封杨平王,控制吴权次子吴昌文等人,长子吴昌岌则出逃到茶乡的范令公。

    杨三哥派遣指挥使杨吉利及杜景硕追捕昌岌,往来数次,但范令公却将吴昌岌隐藏到山林间,结果还是不获而回。

    950年,太平、唐阮二村发生叛乱,杨三哥派遣吴权次子吴昌文、杨吉利、杜景硕领兵征讨。途中,吴昌文发起兵变,杜景硕等加以支持。结果,吴昌文得胜,成为吴朝新君王。

    据《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提到,“自三哥篡立,土豪竞起,昌文复国,政尚姑息,不能相一。”

    纵然吴昌文成为国君,但其管治威信低落,朝廷及地方都充满矛盾和冲突。吴昌文与兄长吴昌岌一同称王,共理国事,但因吴昌岌“擅作威柄”,所以二王之间出现裂痕。

    951年,华闾洞的丁部领“以山溪险固,不修臣职”,昌文、昌岌二王虽曾一同征讨,但也未能剿灭,只把丁部领之子丁琏带回作人质。

    洮江郡人周泰“倔强不服”,吴昌文亲自将之消灭,昌文亦因此而“狃胜而骄”。

    954年,吴昌岌去世。

    ……

    如果历史轨迹没有因为蓝鑫的出生而改变,吴昌文最后一次征战,是965年亲征太平、唐阮二村,战况惨烈,“才入境,止船上战,为伏弩所中,薨。”

    吴昌文死后,吴朝继续陷于动乱状态。

    吴昌文战死后,吴氏王室的威声,更加低落,他的侄儿吴昌炽也仅能以“吴使君”的名义割据一方。

    《大越史记全书》简述了当时乱局:

    “南晋亡。群雄竞起,各据郡邑自守。吴昌炽据平桥、矫公罕据峰州,阮宽据三带、吴日庆据唐林,杜景硕据杜洞江、李圭据超类、阮守捷据仙游、吕唐据细江、阮超据西扶烈、矫顺据回湖、范白虎据藤州、陈览据布海口,号十二使君。”

    这些使君各据地盘,在一段时间内,是“海内无主,十二使君争长,莫能相统”。

    ……

    ……

    十月份,红薯丰收。

    去年收获的红薯当薯种出售,每公斤六文钱,全部售罄,各州县无留存。

    据不完全统计,明昊三年,大明帝国境内红薯产量超过8亿公斤,而大明的人口两百万左右,人均高达400公斤。

    太多了,实在太多了。

    红薯成熟采挖之前,蓝鑫就主动派出使臣和武平节度使周行逢联系,达成口头协议,大明帝国向武平出口红薯,每公斤红薯卖4枚明昊通宝,每公斤四文钱,较武平境内的米价稍微贵一些。

    在大明,明昊通宝面值一文钱,而在武平境内,铅钱和铁钱广为流行,如果武平方面想要用铅钱和铁钱购买红薯,只能按照铅铁两种金属的重量计价,显然,武平方面是不会接受的,毕竟铸造铅钱和铁钱需要成本的。

    为了完成这笔交易,大明方面做出了一些退让,允许武平方面拿茶叶等地方特产交换。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持续两个多月的运输,两千万公斤的红薯运到武平境内,获得价值八万贯的收入。

    红薯的总产量太高了,明眼人都知道,如果大明境内的百姓天天吃红薯,一年时间也能吃完,但不可能吃一年时间,更不可能只吃红薯。

    出口武平的红薯的收购价是1.5文公斤,比大米的批发价低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除去运费,出口红薯这笔生意赚了不到2万贯的利润。

    在大明境内,红薯种植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缩小,物以稀为贵,相比之前几年,稻米的价格稍微上涨了一些。

    在蓝鑫的要求下,大明境内各州县官员向百姓推广制作红薯淀粉,以及红薯粉条的方法。

    一些商人发现,收购红薯,制作红薯淀粉和红薯粉条,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

    有利可图,那就做呗。

    一时间,红薯的加工产业搞活了,这对于稳定农民种植红薯面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若是今年红薯卖不上价钱,种植户自己家吃红薯不完,红薯只能等烂了扔掉,那来年肯定有很大比例的农民不远再种红薯。

    种花家人是一个善于学习发明的民族,不知何时,制作鱼丸时加入一些红薯淀粉的方法在大明境内流转开来,红薯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