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宋得南平,明得武平  (第1/2页)
    蓝鑫在现代看过宋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作战的历史资料,他一直等着周逢行病逝,张文表举兵叛乱的大好时机。    张文表帅兵攻打潭州时,蓝鑫发动了闪电战,加上金钱开路,不到十天时间,拿下了武平军和大明帝国边境接壤的所有州县。    张文表刚刚攻下潭州,得知后方失守,被人炒了老家,他迷茫了。    接下来该怎么走?    张文表还未拿定注意,蓝鑫的使臣留从效来到潭州。    蓝鑫选择市舶使留从效出使潭州,劝降张文表,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留从效之前担任清源军节度使,归降后,得到优待,日子过得很滋润,这是很好的例子,二,张文表对留从效并不陌生,二人隔空打过交道。    清源军和武平军两个割据政权并不接壤,但张文表早就知道留从效这个人。    留从效归降大明后,得到优待之事,张文表也知道,但他没有羡慕,他还是喜欢当土皇帝。    去年,大明帝国出口大量薯种到武平军境内,张文表花钱买了不少薯种,重在自家的土地里,收获颇丰。    在蓝鑫的要求下,留从效主动给张文表写信,并不远千里派人送礼物到张文表手中。    得知留从效代表大明帝国造访,张文表立马想到了大明要招降自己。    见到留从效后,张文表没有发怒,淡淡问道:“留市舶使,你来潭州干什么?”    “张刺史,明人不说暗话,本使代表大明帝国陛下为招降而来。”    “招降?”张文表没有表态,直勾勾的额盯着留从效看。    “德仁陛下说了,如果文表归降大明帝国,可授以潭州刺史,年俸一千圆。”    “一千圆?”张文表冷笑道,“据我了解,你归降大明,得到了十万贯以上的赏赐。”    张文表知道在大明帝国境内,一圆就是一贯,在大明的一圆和在武平军的一贯相比,前者的购买力更强一些。    “文表,你别嫌少,我的年俸也是一千圆,赏赐之物,另计。”    “能让本官看看你手上戴着的手表吗?”    “当然可以!”留从效摘下手表。    侍卫接过手表,呈给张文表。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有趣!”张文表之前听过有关手表的详细消息,“这块手表价值几何?”    “无价之宝。陛下还未对外售卖过手表,都以赏赐之物赐予臣子。”    “如果我归降大明,有这份赏赐吗?”    “有!”    蓝鑫没有和留从效说过,张文表归降,会赏赐手表给张文表。    留从效自作主张了,他觉得蓝鑫不是一个小气的君王,如果蓝鑫不愿意给,为了能让张文表归降,留从效也愿意拿出自己的手表给张文表。    “留大人,明日再给你答复。”    “好的,留某告辞了。”    翌日,留从效再次见到张文表,得到了明确的答复,愿归降。    兵不血刃,就拿下潭州这座大城,花费了小几万圆的财物,蓝鑫觉得有点贵,但很划算。    得知张文表兴兵作乱,赵匡胤对武平境内的战事的态度是不冷不热。    大明已经攻占武平多个州县的消息之前,他听到酒坊副使卢怀忠带回的其他消息:“高继冲甲兵虽整,但军队不过三万;年谷虽登,可民困于暴敛。荆南南通长沙,东距金陵,西迫巴蜀,北奉我大宋,臣观其形势,日不暇给,取之易耳!”    “好!”    赵匡胤听到关于荆南的报告后,终于燃起了斗志。    荆南是什么?    高继冲又是谁?    这又与武平周保权何干?    荆南,是正儿八经的十国之一,又称南平、北楚。    后梁曾以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下辖江陵、归州与峡州。    后唐同光二年,高季兴受封南平王,建都江陵府。    与武平一样,荆南算不上完全独立的国家;但与武平不同,荆南只有一府二州,国力贫蹙,地狭兵弱。    为了维持统治,高季兴和他的继任者们只好靠着劫掠来往使臣商贾、对周边国家称臣骗赏过活,时人称之“高无赖”。    高氏所据的江陵府南北相通,东西相控。    只是由于太重要,四面八方的政权反而不敢攻占。因为一旦占领荆南,割据的平衡就被打破,免不了遭到他国围攻。    现任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是第五位统治者,乃高季兴的曾孙。    高继冲上任不足一月,年龄才二十岁,夹在烽火硝烟的武平与虎视眈眈的大宋之间,实难保境。    宋军借着出兵武平的机会,大可把荆南也一并拿下。    赵匡胤一直没有给周保权回信,就是在等荆南的消息。    如今,卢怀忠的情报证实了他的想法,一箭双雕正当时。    ……    翌日,大明帝国攻占武平多个州县的消息传到了开封城,赵匡胤得知此事,有些惊讶,同时很不高兴,小小明国居然敢惦记朕嘴里的rou,是可忍孰不可忍。    招来朝臣议事。    明昊四年,公元96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赵匡胤代表大宋向大明宣战,命武平周保权和荆南高继冲发兵协助。    开封城里,高官名将都在摩拳擦掌,大宋立国将近三年,至今尚未对外发过一兵一卒。    大家左等右盼,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开封府衙,赵光义尽量让自己不为情绪所染。只是拿着毛笔的手,依旧不听话地微微发抖,“东京留守”四个字写得歪歪扭扭。    杜太后去世后,皇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连他这个皇弟也不许留在禁军。    赵光义有点懊恼。    不过,赵匡胤却给他一个更有料的头衔——开封府尹。    仅从职权看,开封府尹不过相当于后世的首都市长。    然而,熟悉五代潜规则的人都知道,开封府尹是个敏感的职位,以宗室尹京,往往带有立皇储的深意。    难道二哥真的要立我为继承人?    赵光义想入非非起来,一次次的暗示,不得不让他若有所期。    所以,大军出征在即,他想起了“东京留守”这个临时官职。    赵匡胤御驾亲征,赵普向来随军。    这京中第一官,按理当授予赵光义这位准皇位继承人。    没有皇兄的东京,自己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命行禁止,那种几近至尊的感觉太美妙了!    建隆四年,既明昊五年,农历正月。    赵匡胤却下诏: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钊为武平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遣使十一人,发诸州兵会襄阳,以讨大明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